|
|
冒充"80后"警察骗钱买重礼再博被骗女子欢心
作者:霍仕明 韩宇 发布时间:2014-02-18 10:37:29
没有固定职业的男子吴某终日无所事事,因与妻子感情不和,二人长期分居而互不过问彼此生活。在这段日子里,吴某产生了在互联网上征婚交友、骗取女性情感的想法,为了给自己“争面子”、“撑场面”,吸引更多的女性关注自己,他一步一步精心设计骗局,最终堕入犯罪的深渊而无法自拔。 近日,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法院以招摇撞骗罪判处吴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办案法官今天下午向《法制日报》记者披露了此案详情。 网购“道具”编造警察身份 在此案中,吴某为了能在网络中交友,方便骗取女性情感,购买了“道具”——假证件和假制服。 在假身份证中吴某为自己更名为“王海”,并将自己的年龄由“70后”改为“80后”,又为自己购买了与身份证姓名对应的假警官证,在假警官证上还特意为自己设置了工作单位。为了让自己更加贴切警察角色,吴俊还购置假警服、假警帽、假警章等物品。 一切“道具”购买齐全后,吴俊便大大方方地开始通过网络在各大征婚网站上注册个人信息,进行广泛征友,并在信息中特意写明自己为国家公务员,系抚顺某区治安科警察。经过吴某“精心打造”的个人征友信息受到了很多女性的关注和青睐。 一年时间诈骗多名“女友” 2012年年初,吴某以抚顺某区公安分局警察“王海”的虚假身份在“百姓网”、“百合网”上发布征婚消息。其公务员的“身份”和优异的“条件”吸引了同在百姓网注册征婚信息的杜小雨(化名)的注意,双方通过QQ上网聊天。 在聊天中,吴某称自己家住公园地区,系公务员,想找个女朋友。为了取得杜小雨的信任,吴某在QQ视频时出示了身份证、警官证和穿着警服的证件照,轻而易举地获取了杜小雨的信任。 聊了半个月后,在2012年春节之后双方约定见面,并在1913咖啡厅吃饭,吴某的个人条件深深吸引了杜小雨,双方确立了恋爱关系。 在处对象时,吴某不但大方地让杜小雨看了身份证、警官证,还经常穿着假警察制服赴约,甚至为了打消杜小雨父母的怀疑,穿着假警服到杜小雨家中做客。 大约几个月后,杜小雨询问吴某单位是否招收辅警, 吴某慌称自己的师父是单位领导,他帮忙就能办,可以帮助杜小雨打听。之后,吴某以给杜小雨办工作需要钱为由陆续骗取杜小雨28000元。 2013年2月至3月间,吴某以相同的方式,通过互联网结识女性张燕(化名)、曲婷(化名),在取得信任后,同对方开始交往。在得知曲婷欲购买二手车后,称能够帮助购买,骗取曲婷人民币6.4万元。 “女友”网上联系识破骗局 为了展示经济“实力”,吴某同时以能够办理工作、帮助购买便宜车辆等借口从杜小雨、曲婷手中骗取钱款,用骗取钱款来为女性开销。 为了能够博取女性的欢心,顺利交往,在各种节日和纪念日,精心为女孩挑选了金戒指、金项链、手表、手机、钻石戒指、工艺金玫瑰花及手提包等礼物,令女孩对其非常信任。而女孩收到的各式礼物,多数为吴某从女性处骗取的钱款,其余钱款则被吴某挥霍。 吴某这种以骗来钱款帮助自己供养女友的方式并未能维持太久,仅一年多,王海便不能够应对自己精心设计的骗局,而开始避而不见。 在2013年2月认识女孩张燕(化名)后,张燕通过交往中认为吴某行为可疑,开始留意吴某的各种上网信息,通过查阅吴某的微博等信息,2013年4月25日,张燕联系到了杜小雨,双方经过确认,二人结识的确系同一个人,于是两人共同向公安机关报案。 招摇撞骗获刑三年半 公安机关受理该刑事案件后,开展侦查工作,4月27日,警方在抚顺市新抚区三道街将化名为“王海”的吴某抓获。民警在其家中搜查并扣押警夹克、长袖警衬衫、制式警服、警棉帽、警单帽、警棉大衣、警棉袄等衣物,并搜查出一张姓名为“王海”的假身份证和假警官证。 在警方的审讯中,吴某对自己冒充警察,化名“王海”骗取女性钱财和感情的事实供认不讳。 吴某交代,其一直无固定职业,因与妻子感情不和长期分居,在交友中冒充警察身份诈骗女性钱财和情感,并以此为乐。 警方查明,吴某共诈骗女性钱款9.2万元,扣除交往中为女性购买物品及退回部分款项3.9万余元,其犯罪数额为5.3万余元。 2013年12月13日,新抚区人民法院一审依法判决被告人吴俊犯招摇撞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扣押的作案工具假警官证一个,假身份证一个及警用上衣、裤子、帽子依法予以没收。 来源:
法制网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