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来到拉萨,来到布达拉
作者:赖怒江   发布时间:2014-03-03 15:53:53


    到达拉萨时,己接近午夜。熙攘的火车站己变得冷冷清清,天空暗云密布,还飘着零星的小雨。除了出站的乘客和接站的导游,整个广场昏暗而萧瑟。

    导游安排的宾馆在北京路上,大约20分钟的车程,正好要从布达拉宫前面经过。在晦暗的夜色里,布达拉宫的轮廓看得并不真切,影影绰绰的。想像中的兴奋劲没有出现,在长途跋涉之后,居然有种劫后余生的释放,终于,终于,拉萨,我来了!

    一夜休整之后,早上醒来,拉萨还是阴雨天气,后来听导游说,7月到9月是西藏雨水较多的季节,下雨多在夜间,在白天大多是晴日。酒店的餐厅设在顶楼,刚好可以看到远处的山头雾气氤氲,却仍不失天地辽阔之感。拉萨海拔3650米,位于一个四面环山的小盆地,是青藏高原的中心。拉萨的地形东西偏长、南北较窄,在藏传佛教的传说中,它也和西藏一样宛如横卧的魔女。为了镇住拉萨魔女的命脉,千百年来小小圣城兴建了大大小小几十道圣迹。

    拉萨并不像想像中那般落后,很多街道以内地城市为名,比如“北京路”,“江苏路”。北京路上的一角,一出酒店大门,那灰色的外墙,仿佛一摸就能散发无限的幽情,给人一种朴素、原始的印象。这建些筑已经静立多年,深藏在岁月深处,在现代文明逐渐侵袭的今天,车来熙攘,有种新旧时光冲突的美感。

    在拉萨,你不用担心找不到布达拉宫,因为拉萨的每路公交都经过布达拉宫,可见布达拉宫是这座高原之城的真正中心。在拉萨的许多角落,抬头就可望见布达拉宫,如同整座城市的灯塔尖,凌空于城市之上,天堂般召唤着信徙。 论建筑规模,布达拉远远及不上紫禁城,没有那院落套着院落的宏大铺垫,但是布达拉以山为依拖,借百米高势,迎面削起,如绝壁昂然,自成一派镇地排天的气势。红白二色的外墙,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黄金熠熠的屋顶与高原清澈的阳光一起构建梦幻。比平地上的天安门,布达拉宫显得巍峨、壮美。 但又不同那些依山而建的寺庙,布达拉宫没有驳杂零散的殿阁,而是混然一体的叠加,如同一块巨石布精雕细刻而成。

    所有见过人民币的人都不会对布达拉宫感到陌生,50元版的背面正是布达拉宫,有许多游客拿出或者借来50元纸币,摊在胸前,连同身后巍峨的布达拉宫一同入镜。

    布达拉宫始建于松赞干布时代,但如今现存的多半是五世达赖喇嘛掌权后开始修建的,布达拉宫红白二色,即是红白二宫。红宫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所在,而白宫则是达赖喇嘛的起居之所和举行政治宗教活动的场所。

    因为建筑古老,难以承受过多游客,布达拉宫每日只接待2300人。布达拉宫一票难求,通常是前一天预约,第二天取票。游客参观要分批,接不同时段进入,且必须在一个小时之后离开。 出于这样的原因,参观布达拉宫是真正意义上的走马观花。布达拉宫内部的许多场所并不对外开放,所有的导游都在如数家珍地介绍佛像头段的钻石,背诵建造灵塔的惊人的黄金数量。宫内回廊幽暗,无人引领的话,真有迷路的可能。 这一路下来,浮光掠影般的过了,曾经无限地接近活佛的居所,现在想起却有一种不真实感。  

    从布达拉宫往下走,整个拉萨市区尽收眼底。如今的拉萨城正享受着现代物质文明的洗礼。相较之下,布达拉宫有种不可描摹的寂寞与悲悯,欲说而又止,绝世独立于熙熙攘攘的凡间。



责任编辑: 陈文贞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4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