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党政> 各地快讯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打车软件威胁行车 安全如何规范
作者:马岳君 常超   发布时间:2014-03-04 09:32:11


    “自从有了打车软件,再也不用在路上拦出租车了。”《法制日报》记者近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双塔街上听到一位乘客说。

  最近几个月,打车软件在国内备受关注。据统计,目前太原市共有出租车8000多辆,出租车司机20000多名。某打车软件山西负责人霍涛介绍,目前使用其旗下打车软件的司机人数已经达到了10000多名。

  随着使用打车软件的人越来越多,曾经被称为“打车神器”的打车软件开始暴露出诸多问题,运营方补贴大战“白热化”、软件系统崩溃、补贴不能及时到账、乘客被拒载……尤其是司机在开车过程中使用打车软件“接单”的行为,更是让不少乘客担忧行车安全。

  软件操作程序简单乘客司机都有补贴

  小宋是一家便利店的员工,赶时间上班的时候会使用打车软件。他说,现在打车软件很方便,操作也简单。当记者问到小宋微信支付的安全状况时,他说:“打过那么多次车,还没有出现过钱丢了的现象。只要记住支付密码,不要随便告诉别人就行了。”

  《法制日报》记者在网上查到了使用某一打车软件的整个过程。第一步,用户安装乘客版打车软件。第二步,首次运行输入手机号码进行验证注册,可以预约叫车和现在叫车。第三步,语音呼叫,说出要去的地方。软件语音识别您要去的位置,定位您目前所在位置和显示附近出租车的信息。第四步,等待司机响应。响应后可以查看司机的相关信息和行车路线。第五步,乘车完成后,乘车互评。诚信记录将影响到乘客的乘车和司机的载客。

  接着,小宋说到了前一个月的事。那次打算在南内环打一辆车,因为天气冷,他就先在一个店里坐着,然后打开手机上的打车软件,完成程序后,不到5分钟就有车过来了。“自从‘嘀嘀’和‘快的’打车软件开展补贴大战,打车的人的确得到了不少的好处,当然司机也有,得到10块的补贴,谁不愿意呢?”小宋向记者介绍,有一次他从火车站到住的地方漪汾小区打车只花了3块钱,“坐公交的人多,而且8公里左右,得十几站呢,打车就不一样了”。

  黑出租趁机“捞钱”

  高峰期打车要小费

  和小宋一样,小常也使用打车软件。他告诉记者,有一次急着去外面买东西,路程远就想着打车,打开了打车软件,没想到叫来了一辆黑车,后来一问才知道司机是想在工作之余赚点外快。因为有急事,而且司机看起来也不像坏人,小常就上了车。“车费倒是没有和我多要,和正规的车没什么区别,但最后没发票是肯定的。”小常说。

  听了小常的话,《法制日报》记者在手机上安装了一款打车软件的司机客户端。第一步是手机验证,填写验证码,并设置密码;第二步是填写资料,包括车主姓名、驾驶证号码、手机号码等;第三步是上传司机的监督卡,不到10分钟,就可以完成注册。小常说,之前遇到的出租车司机也是用了这个方法,虽然有上传认证的过程,但根本无法保证注册者和使用者为同一人。

  小常还提到了自己的一次打车事件。不久前一天晚上,他要从服装城到建南汽车站接一个人,打开打车软件后,像往常一样在支付小费这一选项中选择“0元”,并且选择了不愿意与人拼车。之后,弹出一条信息称,由于是叫车高峰时段,出租车比较难打,问小常“是否愿意支付小费”,小常没有回复。十分钟过去,软件弹出小窗口提示小常“叫车请求超时”。小常说:“实在着急了,我就把小费提高了5元,还是没有出租车过来。就在等车的时候,还有很多空车过去了。”等到自己把小费提到10元,才有出租车过来。

  边握方向盘边接单行车安全如何保证

  “一边握着方向盘,一边还要‘关心’手机里不停播报的下单信息,怎么可能保证行车安全?”在采访中,一位刚刚打完车的乘客向《法制日报》记者抱怨道。这位乘客还说,有的司机为了多赚补贴,在开车过程中甚至还使用多个打车软件。而根据此前北京某法制媒体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超六成受访者认为,司机使用多个打车软件会影响交通安全。

  近日,《法制日报》记者从太原市交警支队指挥中心了解到,截至2月20日晚18时,19日、20日两天共发生106起涉及出租车的交通事故,其中就有不少事故是由于司机使用手机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而引发的。

  就目前“嘀嘀”、“快的”等打车软件而言,无一不是以移动应用程序的形态出现的。这就使得广大出租车司机会在行驶中频繁使用手机,甚至是在车上设置多部手机来使用打车软件,而这种在驾车过程中使用手机的行为其实已经违反了相关法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62条第三项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

  《法制日报》记者也从山西省公安厅交管局有关部门了解到,出租车司机在驾驶过程中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的均属违法行为,根据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以及《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规定,“驾驶时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行为的,一次记2分、罚款100元”。同时,如因出租车司机使用打车软件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而引发交通事故,交警部门也将因此追究出租车司机的法律责任。

    打车软件利大于弊规范整治初见端倪

  针对目前打车软件出现的问题,山西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何建华表示,新事物的产生本来就带有争议,就目前来看,打车软件对于乘客和出租车司机都是有好处的,利绝对大于弊。

  对于太原市两天内发生106起涉及出租车交通事故这一问题,霍涛表示,软件运营方会在小范围内对出租车司机进行软件使用规范培训,司机客户端内置操作指南也会对司机操作行为作出规范,要求司机应当在安全停车情况下使用软件接单,并且会在“报单”语音提醒过程中穿插提醒司机不要在行车中操作软件。但霍涛也表示,“目前就我们软件运营方来说,还无法在技术上禁止司机在行车中操作手机软件”。

  链接

  2013年8月20日,北京市首批官方打车软件正式上线,共涉及易达、移步、摇摇、嘀嘀4家打车软件。几个月后,不少新型打车软件相继出现,一时间打车软件成为很多乘客和出租车司机的“必需品”。

  对出租车司机“频繁”使用打车软件极易产生不安全因素这一情况,一些省市已经开始针对打车软件的使用进行监管和规范。2月20日,北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正式发布新规,规定司机在出租车内只能安装一个打车软件终端,实行一车一终端,同时将加强监管工作,发现出租汽车安装多个“手机叫车终端”的问题,对其情况进行登记核录,并责成出租汽车企业进行整改。北京交通委表示,出台新规旨在确保出租车运营安全。《法制日报》记者也了解到,除北京外,国内多地交通、运管部门表示将出台相应措施规范使用打车软件。

  2月26日,上海市运输管理处、市交通执法总队联合下发通知,在高峰时段新增运力配置方案出台前,暂行实施早晚高峰时段上海市出租汽车严禁使用“打车软件”提供约车服务措施,以缓解高峰时段打车难;严禁出租汽车驾驶员在载客行车途中接听、使用手机等终端设备,以确保出租汽车运营和乘客人身安全;鉴于租赁行业车辆以合同形式服务特定对象的特性,严禁租赁车辆安装使用“打车软件”,维护出租汽车客运市场秩序。上述三项措施自3月1日起实施。如有投诉,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并纳入诚信考核。

  一位刚刚安装了打车软件的出租车司机对业务不熟,乘客为其“指点迷津”。



来源: 法制网
责任编辑: 李霄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4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