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公安> 公安快讯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委员聚焦警校毕业生就业:呼吁建立预备警官制
作者:王文硕 孔大为   发布时间:2014-03-06 15:14:41


    “就业是民生之本”。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家将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中,促进就业的问题也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对于公安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代表、委员们有哪些“声音”呢?

  毕业生大“PK”:公安院校毕业生优势何在?

  “公安院校在招录公安专业学生时,与公安机关共同组织面试、体检和政审等程序,较好地把住了源头关;在培养公安专业学生方面,实行警务化管理,既注重法律业务知识的传授,又注重警务技能和体能的训练,更注重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公安院校毕业生较之其他院校毕业生更受公安机关欢迎,进入角色快,更安心基层公安工作。”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厅长胡旭曦告诉记者。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警察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法学会会长李申学认为,公安高等院校按照公安机关对人民警察综合素质的特殊需要,更加注重学生公安实战能力的培养、警察职业化的训练和强烈警察意识的养成,这是一般院校所不能替代的。

  “现行公安民警招录模式造成了公安教育资源的浪费”

  虽然公安院校毕业生在公安专业知识上具有一定优势,但现行公安招录模式仍将大量的公安院校毕业生拒之门外。

  “以湖南省为例,目前全省有公安民警6.7万余人,每年需补充警力2500人左右,每年招考时设置了40%左右的公安专业职位,按照现行招录公务员开考比例1:5的规定,即便是降至1:3,每年至少有70%以上的公安院校毕业生不能进入公安机关就业,在客观上造成了公安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胡旭曦认为。

  李申学则告诉记者,目前,公安高等院校毕业生须参加公务员招录考试才能进入人民警察队伍,这使得应届毕业生的入警率普遍都不高。“以2011年为例,全国共有公安高等院校34所,其中,入警率不足80%的有23所,不足60%的有15所,不足40%的有12所。这种情况与全国基层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的实际严重不相适应。”

  应重视公安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偏低带来的影响

  两位代表、委员告诉记者,公安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偏低,会直接造成两种最主要的负面影响。

  首先,公安院校毕业生受专业限制没有在公安岗位就业,从而导致公安教育的社会价值无从体现,进而带来公安院校生源减少、质量降低,教师的教学科研积极性不高等一系列问题,会严重制约公安院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其次,如果公安院校毕业生没有在公安机关就业而流入社会,可能会因其所学专业在社会上的就业面相对较窄而难以谋生。“有的学生甚至因强烈的失落感以及被社会的遗弃感而产生怨恨走向违法犯罪道路,且因其掌握了一定公安专业知识,反侦查意识和手段较常人更强,社会危害性更大,给公安工作乃至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胡旭曦说。

  建议:建立公安民警资格制度和预备警官制

  “针对公安院校毕业生入警率低的现状,建议参照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公安海警学院的做法,在公安高等院校实行预备警官制,即学生‘入学即入警’,毕业后,直接录用到各级公安机关工作。”李申学委员专门提案呼吁。

  对此,胡旭曦代表也根据调研作出了细化的建议。“建议参照部队院校招录培养模式,由省级人社、公安部门根据公安机关每年所需警力,按需招生、择优录用。公安专业学生毕业时由省公务员局、省公安厅和各市州公安机关单独组织公务员资格考试,设置淘汰率,合格者安排至公安机关就业;在按需招生、择优录用政策未出台之前,须根据公安机关的实际需求和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毕业生现状,将开考比例降至1:2左右。对经济欠发达或少数民族聚集的边远地区可将开考比例降低至1:1.5或1:1.2,达不到开考比例的由省公务员局统一调剂。”

  此外,胡旭曦代表还建议国家建立公安民警资格制度。“参照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非公安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报考公安机关岗位,须参加公安民警资格考试(包括体能测试等)并取得合格证书。”胡旭曦说。



来源: 中国警察网
责任编辑: 李霄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4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