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党政> 各地快讯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教育部:高校1600余份咨询报告被有关部门采纳
作者:张维   发布时间:2014-03-10 11:10:51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负责人3月7日就《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答记者问时表示,2008-2013年,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承担了600余项国家部委的调研和培训任务,直接参与了《民事诉讼法》、《食品安全法》等多部重要法律的起草和修订工作,累计有1600余份咨询报告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

  高校科技专家和研究机构为国家行业产业发展、科技战略规划提供了有力支持。教育部社科委、科技委、专业学会、研究中心向有关部门呈报了系列专家建议。2013年,首批认定设立了14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其中文科有两个,各地各高校也建立了一批自己的协同创新中心,这些都为发挥智库作用、推进智库建设奠定了基础。

  这位负责人坦言,总体上看,目前高校智库建设还明显滞后,有份量、有影响的智库不多,结构不尽合理,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匮乏,高质量的、具有真知灼见的研究成果不多,每年提交的咨询报告对重大决策产生影响还不理想。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多种,根本原因是问题意识不强、联系实际不足、评价机制不健全、改革和支持力度不够。

  为此,这位负责人指出,发现和找出真正需要研究和咨询的问题,是智库研究过程中一个关键的环节。这要求智库与实际部门建立起密切联系。一是要密切跟踪重大决策。全程紧密跟踪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大决策,及时提供动态监测、实时预警、效果评估和信息反馈。同时要加强战略研究,就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提供决策储备。二是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如选拔推荐高校智库优秀学者到国际组织任职、到实际部门挂职,参与政策制定,推动智库人才在实践中锻炼能力。三是要建立与需求对接的新模式。邀请实际工作部门直接参与选题征集,共同确定智库的重点任务,联合组建研究团队,从源头上解决科学研究与决策需求脱节的问题。拓展成果发布应用渠道,完善专家建议报送机制,打造高校智库成果发布平台,增强对政府决策和社会舆论的渗透力、影响力。



来源: 新华网
责任编辑: 李霄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4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