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案件> 刑事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打工仔非法购买考生信息 群发短信谎称有答案行骗
作者:马超 苏振东 蔡科臣   发布时间:2014-03-25 14:20:25


    一名仅小学毕业的打工仔,利用考生求成心理,在网上非法购买考生信息2万余条,并于事业机关考试前群发信息,谎称其有考试答案,当考生汇款后即上演“躲猫猫”,从而骗取考生钱财。

  3月19日,经江苏省靖江市检察院提起公诉,靖江法院以诈骗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一审判处被告人周兵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并处罚金8000元。

  “考碗族”为求答案被骗六千

  “机会是自己把握的。现有2013年靖江事业单位考试答案,详询QQ……”去年8月3日,在江苏省靖江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前一周,一条短信惊动了正紧张复习备考的王先生。

  30岁的王先生,大学毕业后一直想入考进事业单位,能有一个“铁饭碗”,拥有个稳定的工作,可他报考多次均名落孙山。

  备考中的王先生收到这条短信犹如天上掉下个馅饼。可又怕这是个出售考题答案的骗局,纠结中又怕错过了“机会”。谨慎的他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按照短信内容提示,加了昵称为“文源教育”的QQ。

  “靖江市事业单位考试有答案吗?”王先生向咨询对方。很快对方回复:“本次靖江市事业单位考试内容我机构提供考前100%的考试原卷,90%的准确答案。价格5000元/份,8月7号前办理给予八折优惠,折后不议价,过期恢复原价。”

  在询问期间,王先生还收到了对方发来的“官网”链接。王先生点开这个“规范”的“文源教育”网页,网站上有历年各地事业单位招考真题和答案。王先生通过网络搜索核实,发现确实是历年考题。

  “我们是一个很专业的机构,掌握内幕信息,且将考生和机构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所提供的答案都属于隐秘性泄题”。“文源教育”又在QQ上解释考题的来源。王先生这才吃下定心丸。

  当晚,王先生按照“文源教育”的要求,将4000元通过网银转账到其银行卡上,等待对方发给其考题和答案。

  第二天上午,已过约定时间,王先生仍然没有收到答案,便再度联系对方。对方提出:“为防止泄密还需再缴纳2000元的保证金。”为了能够得到答案,王先生再次汇款。

  汇款完成后,王先生再次QQ联系“文源教育”时,对方已将他拉入黑名单。就这样王先生不仅没有拿到所谓的答案与考题还被骗了6000元。但为了顾及面子且会耽误考试,王先生并未及时向警方告发,直到后来警察找到他,他才向警方讲述被骗过程。

  “广撒网”购买2700名考生信息

  原来,在同一时间内,像王先生这样“被推销”考试答案的人还有很多,有人还将相关情况在网上讨论。此事在当地引起不小的反响,该市负责招考的人事部门得知后,当即向警方报案。

  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当即组织网监、刑侦部门联合开展调查,锁定了远在云南的犯罪嫌疑人周兵。8月6日,民警赶赴昆明,将正忙着在QQ上与其他考生“谈生意”的周兵抓获。

  湖南祁山籍的周兵,小学毕业后来到云南昆明打工,可无一技之长的他长期没能找到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电视上看到有人通过网上卖答案来骗取钱财。

  周兵一拍脑袋,原来这也是“创业”的渠道啊。此后,他便谋划着他的“创业”路。为能达到目的,他不惜代价购置笔记本电脑、安装快速网络、申办多张银行卡。

  前期工作都做好了,这考生信息怎么办呢?这考题和答案从哪里来呢?这也让周兵一时犯了愁。

  为了能弄到所谓的答案和考题,周兵不断从网络搜索近年来的考试真题,其实他手中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答案”。周兵为了让人觉得更“专业”,还花钱请人设计了“文源教育”网站,在网站上发布帮人考取的“成功案例”,以赢取考生信任。

  一切都准备好了,如何才能弄到考生信息呢?周兵又来到QQ上,通过不断搜索和添加各类QQ群从中获取考生信息。

  经过他的一番努力,终于在一些从事非法活动的QQ群里购买了王先生在内的2700余名参加此次考试的考生个人信息,再通过手机群发有考题和答案的短信给考生。

  检察官:信息买卖易催生犯罪

  当天,周兵被抓获时,民警在其作案的笔记本电脑上还查获了贵州省某事业单位招考及建设工程造价员资格考试报名人员个人信息2万余条,包含考生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户籍地等内容,而这些信息均是周兵通过网络购买。

  在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后,周兵还交待其以同样手段于2013年通过网络骗得湖南省某市英语教师招聘考试的一名考生2000元。

  据承办检察官彭颖倩介绍,该案中认定的诈骗事实虽然仅有两笔,但实际上可能更多。“一些受害人因顾及面子等问题,受骗后大多选择沉默而非主动报警。还有一些受害人即便被警察找到,也不愿意承认自己被骗的事实。如受害人王先生,若不是警察找到他,他是不会报警的。”

  “正是因为受害人在被骗后不愿报警或不愿承认自己被骗,所以导致办案机关能够查处的犯罪事实较少,从而使犯罪分子受到的刑罚较轻。从某种程度上说,无形中纵容了犯罪分子,很有可能导致他们出狱后重操旧业。”彭颖倩说。

  彭颖倩认为,之所以有很多考生被骗,很重的一个原因是考生的信息被泄露。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信息网络的普及,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被出售,随之被各种垃圾短信和不明电话骚扰,甚至上当受骗,已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已成为电信诈骗、敲诈勒索等多种下游犯罪的源头,社会危害性较大,严重威胁社会和谐稳定。”彭颖倩说,如3月20日南京市浦口法院开庭审理的一起非法买卖信息案,江苏省南京市近77万江苏高考学生家长信息被泄露,这势必会对学生安全带来一定的潜在风险。

  彭颖倩说,我国刑法修正案(七)确定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首次把对个人隐私和信息保护上升到刑法层面。“这要求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国家机关和相关部门加强行业自律,注重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建立追责机制,严防公民信息非法泄露”。

  “公民对个人信息也要提高自我保护,切忌轻易向陌生人提供相关信息,一旦个人信息被泄露,要提高防范,谨防不法分子的利用,若危害到人身和财产安全时应及时报警,并积极配合司法机关调查和取证。”彭颖倩说。



来源: 法制网
责任编辑: 李霄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4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