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官不聊生”之我见
作者:王月波   发布时间:2014-04-25 13:37:00


    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逐步落实,“老虎”、“苍蝇”不断被揪出,各种公车私用、豪华宴、节日福利等被不断曝光,许多官员感叹:现在真是“官不聊生”!

    “官不聊生”显然是从“民不聊生”演化而来,以前形容社会动荡,政府腐败,民众生活困苦不堪时,常用“民不聊生”的说法。长期以来,许多机关工作人员养成官僚作风、人浮于事,接待群众态度傲慢、盛气凌人,上班“一杯茶、一张报纸”浑浑噩噩过一天,下班酒店、歌厅、舞厅享受生活,节假日不发点福利便牢骚抱怨,办事不榨点“油水”便觉心里不平,导致群众意见极大,引发干群关系紧张。随着各项“铁规”的推进落实,对官员的贪腐行为,对工作作风的务实管理骤然加紧,纪委查的更严了,各级督导组来得更频繁了,网上曝光的帖子更热闹了,官员们一下子觉得很不适应了。感觉自己到哪里都呈现“透明”的状态,当官竟成了“高危职业”,甚至产生“伴权如伴虎”的危机感。

    俗话说的好:“严是爱,松是害”,当前对一些官员稍微有点约束,手中的权力刚开始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开始矫情叫苦,这恰恰说明某些官员在平时养成了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平时就疏于律己,离一个合格的官员相差甚远。

    如果为官一任,一言一行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胸中装的是群众冷暖,头脑想的是造福一方,他又怎么会有“官不聊生”的感觉呢?前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古来圣贤莫不是心系百姓,殚精竭虑,全力以赴。

    掌权者唯有时刻自警、自省、自律,民众的幸福感才会有保障。无论官至何位,对待工作从不马虎懈怠;无论工作再忙,心里惦记的始终是群众冷暖。唯有如此,才是国之大幸,民之大幸。



责任编辑: 李雨霏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4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