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公安> 公安快讯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温州警方摧毁一部督特大制售“伪基站”犯罪团伙
作者:王春   发布时间:2014-05-07 09:36:43


    “伪基站”设备是当前一种实施电信诈骗手段的高科技仪器,公安部今年在全国范围内部署打击“伪基站”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法制日报》记者5月6日下午从浙江省温州市公安局获悉,温州警方目前已侦破利用“伪基站”诈骗等案件34起,并成功摧毁了一个由公安部督办的涉全国29个省、直辖市的特大制造、销售“伪基站”犯罪团伙网络,共摧毁利用“伪基站”诈骗犯罪团伙41个,刑拘犯罪嫌疑人87名,收缴“伪基站”设备159套、组装零部件2120件,扣押作案车辆23台,打击“伪基站”犯罪近一个月来,温州电信诈骗案件环比下降35.5%。

  伪基站两天发送垃圾短信5万条

  “XX商城,中国最专业网上鞋类批发市场即将开幕!全国专业网上分销客户急等货源优质供应商,店铺火热招募中。电话:8800XXXX。”。3月中旬,温州市区火车站、大南门商业圈附近的许多市民都收到一条广告短信。同时,还有些手机用户信号被屏蔽,一时无法上网、接打电话。

  “难道是移动信号有问题?”家住瓯海区新桥街道的吴先生带着疑问,打电话到移动公司投诉,移动公司派人检查发现基站发射信号正常。

  根据市民投诉的位置,移动公司顺藤摸瓜,发现是原来是“伪基站”在搞鬼,而且这个伪基站只是间断屏蔽运营商信号,移动行踪不定,工作人员怀疑,设备很可能就装在车里。

  移动公司也向公安机关反映,最近收到的客户反映手机信号被莫名屏蔽的投诉有明显增加,警方也陆续接到群众举报,称有“伪基站”发送诈骗短信,警方随即介入侦查。

  瓯海警方利用“天网”视频,全城立体式追踪嫌疑“天线车”,于3月17日将犯罪嫌疑人易某抓获,据交代,易某花了3万元,从网上购到了一套“伪基站”设备,在两天时间内,共发送广告信息54484条。

  记者了解到,伪基站主要由主机和笔记本电脑组成,能够搜取以其为中心、一定半径范围内的手机卡信息,并任意冒用他人手机号码强行向用户手机发送诈骗、广告推销等短信息,导致用户手机信号被强制连接到该设备上,无法连接到公用电信网络,影响手机用户的正常使用。

  据办案民警介绍,伪基站发出的信号强,辐射范围大,可以搜取到以其为圆点直径达1500米区域范围的手机卡信息,发送的垃圾短信越多,就给伪基站制售者提供了盈利空间,通常客户都是以发送批量短信算钱,如发送十万条短信要支付2000元。

  QQ群发布广告卖价3至6万元

  警方经过梳理和研判后发现,类似的多起案件有一共同的交叉点,指向犯罪嫌疑人梁某。

  梁某在温州市瓯海区娄桥街道经营一家电脑店,而这台“伪基站”的整机设备就隐蔽在这家他的店内。

  民警经侦查发现,梁某经常使用QQ群在网上交易,并认识了一个出售组装“伪基站”设备的人员,从而自行购置零部件进行组装。他不仅自己使用,而且还对外出售。

  而该梁某组装“伪基站”的零部件,主要来自深圳的李某、刘某等卖家。随着侦查的深入,梁某背后隐藏着的生产、运输、分销“伪基站”犯罪网络开始浮出水面。

  鉴于案情重大,温州警方随即抽调刑侦等专业警种的精干力量成立专案组,开展专案经营。在一个多月时间里,专案组先后辗转广东、上海河南等地,逐步查清了以李某为主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伪基站”犯罪的团伙销售渠道脉络和团伙内部网络架构。

  经查,李某在广东深圳设有一家电子设备工厂,生产“伪基站”设备的主要部件,并通过QQ聊天群,发布销售广告,向全国各地销售“伪基站”成品、或零部件,并通过像温州梁某等网络销售关系,逐步形成了一个产销“一条龙”犯罪链条,一个伪基站的制造成本为7000至8000元,但最后卖价为3至6万元。

  4月13日至15日,,温州警方抽调近50余警力,兵分多路,在广东深圳、上海、河南郑州等地展开收网行动,成功抓获团伙成员李某、刘某等等8人,现场缴获“伪基站”成套设备113台,以及组装“伪基站”主要零部件2120余件,涉案金额近千万元。

  犯罪嫌疑人李某今年四十多岁,电子专业本科毕业,老家在湖南,一家人长期在深圳生活。

  据李某供述,他利用其设在广东深圳的移动通讯网络设备工厂的技术力量,非法生产组装伪基站的配件。

  通过与买家通过QQ群等方式,李某与买家进行线上联系、线下交易,当买家付款后,再通过快递等途径将“伪基站”设备寄到指定地点,还提供售后免费维修与技术支持服务。

  据警方对李某的犯罪资金流动调查统计,李某平均每月“伪基站”销售额高达130余万元,目前警方已抓获了下游买家15个。

  温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金斌华告诉记者,该类犯罪具有流窜性、隐蔽性等特点,侦破难度大,该案的成功破获,得益于合成作战、区域协作,进行产销一体化打击,通过集群战役扩大战果。



来源: 法制网
责任编辑: 李霄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4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