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络投资 被高回报掩盖的陷阱
作者:台建林 孙力 闫义鹏 发布时间:2014-05-27 14:23:03
一个犯罪团伙,利用网络,不断更换虚假投资公司名称,跨省跨区,疯狂作案,诈骗 100多万元。机智的民警,乔装打扮,利用网络紧追不舍展开侦查,巧妙周旋,追击万里,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10名。 日前,随着最后几名犯罪嫌疑人的落网,发生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涉及全国多个省市、受害群众达上百人的网络诈骗案成功告破。 “高额回报”骗走 19万元 去年 10月初,陈仓区虢镇居民王某在网上看到一个“上海时尚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理财网站”。该网站声称,只要通过其网站投资,就能得到高额回报。而且当天投资,第二天就能得到分红,这样的投资项目让王某很心动。 起初,王某尝试着投资了 300元,按照网站承诺,每天王某可以得到分红15元,一共分红 3天。第 3天,王某真的拿到了 345元。这让王某很是兴奋,慢慢地,他加大了投资额。3600元、38000元……看到每笔投资都按承诺获得了分红,王某喜不自禁。随后,这家网站又推出一个新理财产品,收益更高。王某认为财运真的降临到了他的头上。 去年 10月 28日,这家网站再次推出一个新理财项目,集资时间只有两天。日投资分红一天 4000元,总共 8天。按照介绍,这个高额回报的项目是对老客户的一个回馈。一看到这里,王某急忙凑了5.8万元投了进去。 第二天,王某打开电脑关注投资情况,可网站却怎么也打不开。开始,他以为是网络问题,但打开其他网站发现都能正常链接,这时,他一下子慌了神,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这才赶紧向宝鸡市公安局陈仓分局报了案。至此,他已在这家公司累计投入了 19万元。 网上添加民警为好友 接到报案后,陈仓分局迅速成立由多个警种民警组成的专案组。针对该案涉及网络、电信、银行等多个行业,且脉络错综复杂、隐蔽性强等特点,专案组决定从嫌疑人使用的账户、网页、网银等开展追踪调查。 初步调查后,警方发现嫌疑人在开户银行留的身份信息均是虚假的,使用的电话已停机,而嫌疑人的活动地点遍布全国,有湖南邵阳,福建厦门和福州,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和南宁等多个省市。 如何才能在这些城市找到嫌疑人?专案组研究决定,先由民警乔扮普通网民,加嫌疑人 QQ聊天。经过几天尝试,嫌疑人同意添加办案民警为好友。 加上好友后,民警积极与嫌疑人周旋,并与之视频聊天,终于查明嫌疑人的藏身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民警根据这一线索,辗转湖南、福建、广西等多地,行程 9000余公里,最终奔赴广西柳州市开展调查。 经过近 10天细致工作,去年 12月 31日晚,专案组民警在五星街一公寓楼内,将正在实施网络诈骗的犯罪嫌疑人林某、林小某抓获,现场缴获笔记本电脑、手机、上网卡等用于网络诈骗的作案工具。 “在宝鸡作案一起就被盯上” 在对抓获的两名犯罪嫌疑人初审后,专案组决定兵分两路:一路民警将嫌疑人押解回宝鸡市继续审查,另一路民警根据嫌疑人银行账户的资金流向,赶往福建省泉州市进行排查。 在泉州市,专案组民警在当地警方的协助下,调取犯罪嫌疑人取款监控录像,结合前期调查的有关信息进行分析比对,迅速确定了另外两名犯罪嫌疑人。随后专案组在福建泉州南俊新街小区将犯罪嫌疑人许某某抓获,今年 1月 7日早在泉州见龙亭小区将林大某抓获。“五一”前夕,胡某、林某等另外六名嫌疑人也相继落入法网。 “我们在全国各地有 60多起案子,在宝鸡就做了这一起,就被警察盯上了!”犯罪嫌疑人林某说,他怎么也没想到会被千里之外的宝鸡警方抓获。 警方查明,这是一个家族式、亲友式的犯罪团伙,目前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年龄最大的 27岁,最小的 21岁。这些嫌疑人做的假投资公司网站,以打虚假广告等欺骗手段,利用高额回报诱惑投资者上当,短短 5个月就实施诈骗案60余起,非法获利 100余万元。目前,这 10名犯罪嫌疑人被陈仓分局以涉嫌诈骗罪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之中。 天上不会掉馅饼 一个不起眼的网页,竟然让 60多人上当?素不相识,仅通过一根细细的网线,为何就能信任对方,多次向对方转入大额资金呢? 警方分析认为,在这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首先购买用于实施诈骗的投资理财网页,又通过 Q Q相互联系勾结,将虚假投资理财网页推广,先后设置多个虚假的投资公司网页,诱使他人点击投资。当受害人试投资时,先给予丰厚的资金回报做诱饵,待受害人投入大量资金后,迅速撤掉网页,并重新启用另一套网页、账户及其他作案工具。随后从受害人汇款的银行账户中迅速将钱取出,立即转移地点,在其他银行的营业网点以存现的方式将骗来的赃款汇入账户中。犯罪嫌疑人还通过非法渠道购买他人身份证件,并持证件在全国各地办理银行卡并开通网银,实施网络诈骗,从而进一步增加侦破的难度。 此外,狡猾的犯罪嫌疑人还利用多个账户、不同银行的多个营业网点,跨行利用虚假身份将骗来的赃款转移,造成断裂的资金流向。同时,他们互相之间利用互联网 Q Q进行交流和联系,以此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之间的交流沟通变得更加快捷顺畅,但这种新型社会交往方式给一些不法分子造成了可乘之机,一些新生的诈骗方式和手段层出不穷,许多人因此麻痹大意而落入了犯罪分子精心设计的陷阱,上当受骗,损失了财物。 民警提醒:市民一旦发现自己受到不法侵害,应尽快到公安机关报警求助,妥善处理,这样既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也能使犯罪分子受到法律的惩处。 来源:
法制网
责任编辑:
李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