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院> 法官风采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法槌在屋檐下敲响
——“赤脚法官”何礼东巡回审判纪实
作者:唐海奎   发布时间:2014-06-09 08:55:18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放着舒适的办公室不坐,偏要到乡间去办案;有这样一位法官,不喜欢坐在威严的审判台上审理案件,而是喜欢下乡巡回开庭。6月5日,笔者有幸与他们一道,亲历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屋檐下的审判。

    清晨,带上“家业”下乡审案

    6月5日清晨,被群众誉为“赤脚法官”的四川省营山县人民法院老林法庭庭长何礼东早早起了床,简单洗漱后,穿好制服走出寝室,时针指向6时45分。

    法庭外的公路边,书记员何俐辉正将国徽、法槌、横幅等巡回审判常用“家业”往警车上搬。“俐辉,你的徽章别得有点歪。”何礼东走到这位90后书记员面前,帮他取下徽章,重新端端正正别在胸前。

    天气越来很闷,风越吹越大。“该不会要下暴雨吧?”望着乌云密布的天空,何礼东的眉头皱成一团。

    俗话说,看酒日子定酒期。这开庭的时间,就像农村人的婚期一样,一旦定下,可不是说改就能改的。“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何礼东叹了一口气。他小心翼翼地将装有案卷的公文包放在座椅靠背上,拿起头天晚上准备好的几个面包、几盒核桃奶,分发给庭里的两位“兄弟伙”。像行军打仗似的,两分钟狼吞虎咽后,驾驶员李银春发动了汽车。

    途中,倾盆暴雨不期而至

    已经运行了八年的长安车喘着粗气,一路吼叫着颠簸向前。窗外,乡村公路向一条长蛇,在大山中蜿蜒。何礼东一边胡乱啃着面包,一边思索着上午的离婚案件如何调处。

    电闪雷鸣间,大雨不期而至。尽管雨刷的档位开到了最大,仍看不清稍远的路面。走走停停间,柏油路到了尽头。前方的通村公路仅有三米宽,早已一片泥泞。

    “看来只有乘11路车了!”何礼东打趣道。说话间,他熟练地穿上胶鞋,拿起包内的雨伞,拎着公文包,带头扎进了雨幕。深一脚、浅一脚,胶鞋撕扯泥土的声音被急骤的雨声淹没。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何礼东三人终于抵达老林镇灵台村一组李亚林家――这就是今天巡回审判的现场。

    开庭,屋檐下诉说是与非

    事情的缘由,得从一桩离婚案件说起。几年前,李亚林经人介绍,与司小梅结为夫妻。婚后男到女家落户,先后生育了两个儿子,现都在读幼儿园。前段时间,小两口因家庭琐事大吵一架,双方互不让步,矛盾越来越大。司小梅对婚姻逐渐失望,诉至老林法庭,要求判决离婚。案情虽不复杂,却牵动着法官的心。何礼东决定,到当事人家中巡回审判。

    何礼东拿出国徽,小心拭去上面的水珠。他将国徽背倚墙壁立在饭桌上;将横幅绑在穿斗架子的墙上,一边用几颗订书钉固定好;三根条凳上,审判员、书记员、原告、被告等标识牌次序摆开……一个简单而不失庄严的临时法庭就搭成了。

    门外,暴雨如注,电闪雷鸣;屋内,一盏节能灯忽明忽暗,光线有些不足。

    上午九点半,何礼东敲响法槌,庭审正式开始!

    听说法官亲自到当事人家中断案,周围邻居迅速围拢过来看稀奇。灵台村支部书记朱绍林闻讯后,也和其他几名村干部赶了过来,观看究竟。

    和解,让爱卷走所有的尘埃

    庭审很快陷入焦灼,原、被告各执己见,互相数落对方的不是……凭着14年“跑田埂”的基层法庭工作经历,何礼东敏锐地意识到“双方之间虽然针锋相对,吵得很凶,但矛盾并非不可调和。”于是,他当机立断,宣布休庭,召集村干部和周围邻居参与调解、劝说。前期铺垫工作做得差不多后,何礼东趁热打铁,单独给双方当事人和他们的父母做思想工作……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坦诚交流和劝解,原、被告逐渐心平气和,最终表示愿意摒弃前嫌,互相体谅,相互包容,各自改正缺点,共同经营好家庭。

    望着小俩口在调解和好的笔录上签字,何礼东长舒了一口气。他从公文包中拿出一叠法制宣传资料,逐一分发给周围的基层干部和群众,耐心向大家讲解《离婚案件如何举证》、《农民打官司有七忌》等农村常用法律知识。

    上午11点半,何礼东一行谢绝了当事人和村干部一起吃午饭的邀请,匆匆踏上了归途。下午,他们还要赶到玲珑乡去送传票。

    此时,雨过天晴,空气分外清新。



责任编辑: 刘敏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4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