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海南批捕涉嫌"伪基站"犯罪10人 装备升级群发短信
作者:邢东伟 翟小功 郭艳华 发布时间:2014-06-10 10:13:52
“推荐房产、提供贷款、售车宣传……” 不管在什么时间地点,几乎每个手机用户都有过被形形色色的垃圾短信骚扰的经历。不光有推销的,还有诈骗的,简直是无奇不有、无孔不入、防不胜防。很多不胜其扰的手机用户把矛头对准了通信运营商,然而实际上,这些垃圾短信很可能是“伪基站”在作祟。 俗话说,“科技能改变生活”。但若失去必要的约束和规范,未必总是向好的方向变化——垃圾短信肆虐,“伪基站”成为最大的幕后推手。 2014年6月6日,据海南省检察院通报,今年以来,在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伪基站”违法犯罪活动中,截止目前,仅海口市检察院一家就已经办理涉嫌“伪基站”犯罪案件4件14人,首次批准逮捕10人。这是海南首次批捕因涉嫌买卖、使用“伪基站”犯罪案件。 “伪基站”违法犯罪行为是严重扰乱公共电信网络运营秩序、破坏国有运营商计算机信息系统、非法侵害窃取公民移动终端存储的个人信息的新型违法犯罪活动。那么,这些“伪基站”从哪里来的?群发短信是如何操作的?“伪基站”危害有多大?为何屡禁不止?又如何整治?就此,《法制日报》记者进行调查走访。 推销诈骗一“站”搞定 2014年3月初,陈某指使林某、黄某二人来到海口市利用“伪基站”设备发送信息,并向二人提供了用于作案的2万元经费。 来到海口后,先由黄某租赁一辆小轿车,并由黄某来驾驶该小轿车每日流窜在海口市各处,由林某在轿车上操作陈某提供的“伪基站”设备向广大移动通信公司用户发送非法彩票信息。 据侦办此案的海口市检察院的检察官统计,从今年3月至今,林某、黄某二人合作使用“伪基站”,通过强行占用移动通信公司通信网络方法,共向广大手机用户发送非法彩票信息331989条左右。 2014年3月,海南驿动天下广告文化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刘某在淘宝网上以15000元购得两套“伪基站”设备(2013年12月以22000元的价格已购买一台并出售),并以55000元的价格转卖一套给王某与吴某。 2014年3月14日,王某与吴某将“伪基站”设备租给汽车销售业务经理陈升平用于车展现场发送广告短信。 2014年3月21日,吴某让王某携带“伪基站”设备到海口市滨海大道会展中心,陈某告知王某所要发送的信息内容,由王某向手机用户发送车辆营销广告信息35799条。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海南海口市的春季车展开幕,吸引了很多市民。但是很多人刚一到现场就发现,手机里不断涌入各种卖车广告,广告短信能进来,但是电话却不好用,很多人正打着电话,却忽然掉线,必须重启才能搜到信号。 “所谓伪基站,即假基站。它一般通过短信群发器、短信发信机等相关设备利用移动网络系统网号和频率资源等,伪装成运营商的基站向用户设备大量发送广告短信。同时,由于所使用的频率与周边公众移动网基站所用频率重叠且发射功率大,常会导致用户无法正常使用运营商提供的业务”,海口市检察院检察官张芸介绍说。 张芸称,目前,受“伪基站”骚扰的主要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GSM制式手机用户。通过“伪基站”在这些手机用户上发送的短信大概占到垃圾短信总量一半以上,已经成为垃圾短信发送的主要渠道。从海口近期办理的涉嫌“伪基站”犯罪案件中,发现这些垃圾短信内容主要包括卖车、卖彩票、卖衣服、卖烟酒等广告推销。除此之外,各种以往发不出去的“广告”和诈骗信息现在都能不露痕迹地发到人们的手里。总之,无论是广告推销,还是电信诈骗,伪基站都可以做到一“站”搞定。因此,遏止“伪基站”这种新型犯罪刻不容缓。 利润高成本低危害严重 2014年3月18日,中国移动海南分公司向海口市公安局报案称,近期有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群发垃圾短信,且平均每小时影响数万个用户的正常通信。三天后,海口警方将卢某、公谋、唐某、林某四人刑拘,侦破了这起利用“伪基站”破坏公用电信设施案件。 警方称,2013年10月,卢某为推广其经营的海口意盛堂广告有限公司的广告业务,以3.4万元价格在深圳购买一套“短信机”。卢某多次联系海南国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林某为其介绍发送短信广告业务。 2013年12月11日,两人签订《“圈地e信”批量发送服务协议》,约定由林某支付12万短信费用,卢某为其提供发送52次(每次30万条)广告短信息服务。后来,卢某为林某发送“西凤酒”、“美都家电”等内容的广告信息共120万条,林某先后支付卢某价值70218元的酒及现金6240元。 “在利益驱使下,一些商家和个人违法销售和擅自使用‘伪基站’的行为呈上升趋势”,据海口市检察院办案检察官马晓伟介绍,上述案件中的短信群发器价格只有3到4万元,而为房地产开发商等做广告,每天可发几万乃至几十万条获利千元以上,一个月即可收回设备成本,此后利润更可观。 马晓伟说,像短信群发器这样的无线电设备都是非法的,一些人无线电管理法律法规知识淡薄,认为市场有销售就可以合法使用,还认为利用这些‘伪基站’群发广告是正当的市场营销行为,并不认为这是违法犯罪。 虽名为“高科技犯罪”,事实上,“伪基站”的门槛其实并不高,伪基站设备可以轻易买到,而且价格便宜。同时,使用方便,隐蔽性强,致使“伪基站”持续泛滥。 马晓伟表示,违法成本较低也是造成擅自设置和使用“伪基站”行为呈上升趋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据相关法律规定,擅自使用无线电台,经无线电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使用后拒不停止使用的,或故意干扰无线电业务经有关部门指出后拒不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的,才能移送司法部门处罚。由于法律滞后,该违法行为只能由无线电管理部门依据现行的国家、省无线电管理法规,给予当事人没收设备并处罚款的处罚。从案件危害电波秩序的严重性上看,这种处罚显然较轻,难以起到预防违法、遏制非法的效果。 “作为一种高科技犯罪,其‘伪基站’的设备也在不断升级换代”马晓伟称,一般由主机和笔记本电脑组成,通过短信群发器、短信发信机等相关设备能够搜取以其为中心、一定半径范围内(一般为3公里)的手机卡信息,通过伪装成运营商的基站,向用户手机发送诈骗、广告推销等短信息。“伪基站”甚至能模拟出任何号码发送,包括110、120、955xx等公共服务和银行服务号码,令人防不胜防,严重危害正常通信安全和社会稳定。 “目前‘伪基站’还只开发了发短信的功能,其控制软件已经出现了‘对话模式’和‘组网模式’的选项,一旦硬件继续升级,后果不堪设想。”马晓伟表示。 隐蔽强流动大打存难题 “伪基站”就像牛皮癣,屡治屡犯。那么,“伪基站”为何屡禁不止,打击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 马晓伟表示,低成本投入高额利益回报的驱动是伪基站泛滥的最主要原因,而“发现难、抓获难、定罪难”是“伪基站”的打击重点与难点。 “伪基站”可以很隐蔽,即使知道某个区域有“伪基站”也可能难以发现。 因为,“伪基站“的发送设备比较小巧,便携性非常好,可以在活动的汽车上面,也可以安装在普通的办公室。占地面积很小,移动性很强,单纯依靠技术手段无法实现精确定位,其隐蔽性非常强。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是‘伪基站’使用者的典型行为特征。正是由于这样的‘游击式’作案方法,即使监测到也难以抓获。这样,常常使得案件的侦破陷入僵局”,海口市公安局民警称。 “定罪难是打击‘伪基站’犯罪的第三个难点。”这是因为司法机关很难说清影响了多少用户,多少通信,多少损失,适用哪条法律,而且伪基站设备还需要权威第三方认定,周期较长。 记者了解到,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去发现“伪基站”,并定位追踪,直到找到,就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当抓到“伪基站”犯罪分子时,犯罪分子可能会销毁原有主机上的日志,这就很难捕捉到侵犯多少用户的合法权益,这样给相关部门后期的打击惩治会造成一些困难。 由于“伪基站”这种比较强的隐蔽性、机动性特征,再加上对于技术定位是有一定难度,最后100米的定位很难靠技术解决,必须靠人到现场去查找,需要人工方式介入,这也导致我们目前“伪基站”打击活动有一定难度。 多管齐下抓住“通信黑客” 2014年3月1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等四部门联合出台对打击生产销售伪基站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明确伪基站违法犯罪行为可分为8项罪名,并明确了刑事犯罪和治安违法行为的界限。 2014年4月4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就《禁止生产销售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和伪基站设备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规定禁止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生产、销售、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和伪基站设备。 然而,现在“伪基站”从生产到销售再到使用,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灰色利益链。如何撕掉“伪基站”的伪装,让“伪基站”无所遁形,不再为非作歹,还需各方持续发力,工商、无线电、公安等部门应从“伪基站”生产、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严厉打击,多管齐下合力切断“伪基站”源头。通信管理部门和运营企业应从短信服务规则、准入门槛、日常监督等环节严格把关。 海口市检察院侦监处陈铭处长认为,针对“伪基站”垃圾短信运营的打击包括监测、取证、处置等环节,需要多部门参与,建立较好的联动机制,运营商和无线电监测部门重点在监测和取证阶段,公安等政府部门重点在处置阶段。特别是在互联网销售方面很难监管,因此,管理销售流通领域和网络安全的政府职能部门要联合行动,采取措施、禁止销售。 “先前对伪基站法律边界确实很模糊,很难界定违法程度”,办案检察官吴壮宇指出,开机多长时间?发了多少条短信?影响多少用户?也很难取证,脱网是否因为伪基站?收到的短信是否是伪基站发的……需要进一步进行司法解释。尽早改善法规相对滞后的状态,以加大对无线电管理中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此外,如何有效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问题也是检验运营商能否与时俱进、真正维护客户利益的表现。有关部门应联合运营商开展源头治理,见招拆招立法同步跟进,提高不法分子的违法成本,培养良好的个人信息安全环境。 吴壮宇表示,目前,多部门正在开发升级相关技术,对伪基站进行定位识别,从而打击伪基站的违法活动。为了提高伪基站监测定位的及时性,移动运营商结合伪基站的技术特征,专门开发了伪基站实时监测预警软件,能够更直观地预警伪基站活动,实现快速定位。同时,一些专业移动网络测试设备商针对性推出了伪基站综合定位测试系统,利用信令采集分析、移动测试车、手机客户端等多种手段实现快速识别定位。 从消费者和用户角度来看,可以安装相关手机软件,拦截、过滤部分垃圾信息。自我信息的保护除了技术手段以外,更重要的是安全意识,杜绝侥幸心理,不试图占小便宜,尽量不点击未知链接,拒绝黄赌毒诱惑等。即使短信的发送号码是你非常熟悉的号码,也需要仔细鉴别,以免上当受骗。 “继续深入推动无线电法律法规宣传工作也是遏制‘伪基站’犯罪的重要举措。”陈铭表示,应当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深入市场销售和使用无线电设备的相关领域,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呼吁通信运营商要将“伪基站”的设置、使用所带来的危害宣传到用户,不断营造人人维护通信秩序、个个遵守法律法规的良好社会氛围。 来源:
法制网
责任编辑:
李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