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院> 执行工作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昔贴大字报骂法院 今写对联谢法官
陈老汉的巨变
作者:朱利军   发布时间:2014-06-18 09:52:07


    从在街面上张贴大字报攻击法院法官到撰写鲜红对联张贴门头感谢法官感谢党;从极力阻碍执行甚至不惜割腕自残以死相胁到高高兴兴张罗工人拆房让地自动履行和解协议;从唾弃厌骂前来分房的远方亲人到真心祝福亲人愿亲情永驻——这是发生在云南省腾冲县腾越镇陈绍文老汉身上的真实事。从赤寒到暖阳,是什么让陈老汉的态度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事情还得从三年前的一场民事官司说起。

    情伤——亲人阋墙对簿公堂

    1950年,陈老汉外祖父携家搬离腾冲,委托陈老汉母亲代为看管祖遗老宅。陈母携带两子入住直至去世,现老宅一直由陈老汉居住管理。1955年,陈母赎回了老宅里被弟弟典当出去的四间房屋。1990年,陈老汉兄弟将老宅东耳房拆除,新建四格临街铺面。外祖父家共有四支后人:伍宗惠(陈老汉姨妈,现年94岁,定居加拿大)、金维璞(陈老汉舅妈,现年89岁,伍晓梅之母,定居昆明)、伍华云(陈老汉表姐,现年78岁,定居昆明)和陈老汉兄弟。该宗房产及土地使用权人登记为伍宗惠,共有人为伍华云、伍晓梅、陈老汉兄弟。60多年来,伍宗惠对陈老汉全家一直照顾有加,经常汇款给陈老汉一家用于接济生活及维修房屋,而陈老汉也对姨妈孝顺尊敬,常寄家乡特产给姨妈,双方长年书信不断,亲爱融洽。

    然而,2010年,这样的和谐关系戛然而止。时年,老宅因房地产开发面临被征。伍宗惠、金维璞、伍华云和伍晓梅主张将老宅全部变卖后由四支后人均分,对伍宗惠酌情多分。而陈老汉及哥哥则主张其母赎回的房产及小院(东边厢房及院子)因外祖父曾表示留给母亲,不应参与分割,只能对其余房产按四份平均进行实物分割,且陈氏一支应酌情多分。因多次协商无法达成共识,2010年底,伍宗惠、金维璞、伍华云、伍晓梅将陈老汉兄弟诉至法院,要求对老宅进行分割。

    腾冲县人民法院经审理,结合事实与证据,在肯定陈家多年管护老宅,理应在财产分割上适当照顾的基础上,做出“大院部分归四原告所有及管理使用,小院部分(含临街铺面)归二被告所有及管理使用”的判决。宣判后,双方均不服,提出上诉。经保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陈老汉不服,又向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省高院经审查,裁定驳回。

    历经一系列诉讼后,陈老汉对亲情裂变痛心不已,对法院判决非常抵触。原告方几次委托人来看房子、协商,都被陈老汉轰走。

    抗拒——强制执行一波三折

    判决生效后,因陈老汉不愿腾让交付相应房屋,2012年5月,诸原告到腾冲县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受理案件后,鉴于陈老汉年老体弱身残、无固定收入,老宅部分房屋尚在出租,立即强制执行社会效果不好的实际情况,执行法官决定通过督促陈老汉自动履行的方式来执行该案。为解开陈老汉心结,法官们多次向陈老汉分析案情、解释法律、讲解裁判要旨,但陈老汉一直固执己见,拒绝履行。申请方代理人到腾冲和陈老汉协商时,陈老汉甚至与其发生肢体冲突。2012年9月,征得申请方同意后,法院决定延期执行,另觅执行良机。

    2013年3月,申请人申请恢复执行。面对这个骨头案,执行法官感到压力山大。一方面,申请方多已到耄耋之年,急于在有生之年了结这场家庭纠纷;另一方面,陈老汉思想工作无法做通、情绪不稳定,强制执行会带来一些难以预测的后果,案结事难了,只有执行和解、自动履行才是最佳执行方案。面对这个“犟”老汉,执行法官一边和申请方沟通,及时告知案件执行进程和难点,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一边讲法律、论人情、谈生活,不厌其烦反复做陈老汉工作,还发动陈老汉的女儿、同学、朋友、街坊轮流做陈老汉工作,但收效甚微。面对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陈老汉,2013年7月,法院决定对该案强制执行。

    8月2日上午8时,强制执行开始。一进入执行现场,迎面而来的是陈老汉在临街铺面上张贴的三张大字报,白纸黑字发泄着对法院法官的不满。老宅内,陈老汉把自己关在一间必须腾让的屋子里,拒不出来。陈老汉妻子情绪激动,责骂阻挡工人施工。执行法官分为两组,一组指挥工人腾让房屋、存置物品;一组耐心做陈老汉妻子工作,现场组织申请方和陈妻协商和解。通过执行法官反复做工作,陈妻和申请方基本达成了和解意向。就在此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陈老汉突然拉开窗帘,在窗前持刀割腕。情况紧急,执行局长赵绍湘来不及多想,立即徒手将窗户玻璃击碎,两手紧紧攥住陈老汉双手,阻止其行为。同时,其他执行法官飞脚踹门,将陈老汉控制住。由于制止及时,陈老汉未受伤,但赵绍湘手臂却多处被玻璃划开,血流不止,被紧急送往医院。惊心动魄的一幕发生后,为避免陈老汉再做出过激的行为,法院暂时中止了本次执行。

    也许是法官淋漓的鲜血刺痛了陈妻的心,法官们离开时,她紧跟在后面,不住地说:“法官,谢谢你们,我一定想办法说服老陈,对不起了。”而申请方也为法官深深感动,2014年1月,伍宗惠之子从加拿大给主办法官段子谦来信,信中写到:“过程虽不尽如意,却充分显示阁下的专业精神及仁爱之心……阁下锲而不舍,反复劝说对方,务求事情得以顺利解决,魄力令人敬佩,称得上是中国官员的最佳典范”。

    感化——主动履行亲情回归

    释法析理工作已做足,亲戚朋友都劝了个遍,强制执行效果不佳,面对思维已进入固定模式的陈老汉,用什么才能解开他的心结、圆满执结案件呢?尽管执行一再受阻,但不屈不挠的执行法官仍在努力寻找案件突破口。他们回想起,在控制陈老汉时,情绪失控的他曾哭喊:“让伍宗惠来见我,只要她亲口让我搬,我就搬!”法官们想到,从纠纷产生一直到执行,伍宗惠方都是其子来办理相关事宜,陈老汉一直认为姨兄在“假传圣旨”,姨妈并不想卖老宅。也许这就是陈老汉真正的心结?法官们决定试一试。他们和伍宗惠家人联系,希望伍宗惠能和陈老汉直接通话,但被告知,老人听力已严重退化,无法接听电话。后经协商,伍宗惠家人同意将老人生活情况以及其真实意思表示录制成视频,寄给陈老汉。视频寄来后,法官们将视频转交给陈老汉。视频中,伍宗惠明确表示,希望陈老汉搬走。视频对陈老汉内心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看到大洋彼岸的姨妈吃饭、走路都已颤颤巍巍时,陈老汉的眼睛红了。

    法官们抓住机会,从多年来伍宗惠对陈老汉一家的关爱照顾、陈老汉对伍宗惠的孝顺体贴入手,讲述双方维系亲情的不易和难能可贵,在打动陈老汉的同时,引导陈老汉将自己的要求和顾虑说出来,并转告申请方。经多次和申请方沟通协调,最终,在法院的主持下,双方互谅互让,达成执行和解协议。

    2014年3月,在法院的主持下,陈老汉和申请方完成敲桩定界;4月,陈老汉主动腾让完全部房屋;5月,陈老汉用申请方给的木料建了新屋。陈老汉的生活终于步入了正轨。

    当执行法官对陈老汉进行回访,问及对案件的意见建议时,陈老汉说:“虽然我还是想不通,但我愿意让给他们(指申请方),我们始终是血浓于水的亲人。”提起姨妈伍宗惠,陈老汉眼睛湿润了,他发自肺腑地说:“我祝姨妈健康平安,长命百岁。”再问还恨不恨法官时,陈老汉笑了,他指着大门说:“不恨不恨,你看,我重新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感谢你们呢!”果然,大门上,新贴着一副陈老汉自书的鲜红对联,横批是“党恩浩荡”。



责任编辑: 何若溪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4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