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人物”的生活智慧
作者:陆艳萍 张振钢 发布时间:2014-06-19 09:36:06
在生活中,我们自认为的“小人物”无处不在。有时候,让心静下来,轻轻的抚摸日子,思味人生,你会发现“小人物”出于本性的生活智慧无处不在。 一个理发师 在身处的小县城,这几年物价随着旅游热噌噌上涨,单单理发,几年时间从三、五元涨到了现在的最低15元,这让靠微薄工资养家糊口的人还是感到有些不是滋味。我便是其中一个。于是,一到该修理头发的时候,便在县城四处转悠一下,看有没有质量好又便宜点的。好多次都未能如愿。只要你进到门面稍微像样的发廊,让你洗了再剪,剪了再吹,吹了再头部按摩下------都是想尽办法变着花样搜刮你的口袋,单纯的理发实在太少。 一天,在一不起眼的角落处,见一设施简陋的理发室竟然坐等了不少人,虽然看穿着大多都是“小人物”,但想想自己又何曾不是。好在时间稍有空闲,便坐等。见理发用的镜面一角贴着“理发4元”,很是惊讶。 个子矮小的理发师动作利索,理发速度很快。理发完的人有零钱的直接丢钱进一个盒子,到底多少谁也不懂,他也不看;有些忘记带钱的说声下次再给,他也点头;少了一两块钱的农村老乡,他也是笑笑就过。他不给客人洗头,也没配有洗头妹,如果有人要求洗,他指指门口挂有热水器、放有洗发液的水龙头:自己洗。钱还是一样,照收4元,不多一分。按照程序,理发完毕,自己冲水洗头、擦干。照照镜子,嘿嘿,除了人长得不起眼外,头发理的不比以往那些差。递了5元,见我面生,他笑笑“收钱了哦”,然后递回来一块。感觉心里暖暖的。 从那以后,这家没有鲜亮招牌的理发室就成了定点。虽然每次都得排队,或人实在多等不了得跑好几次,或到准备吃饭时间和晚上要收摊人少的时候钻空子,但一样乐此不疲。 有时候想想,这应该不仅仅是价格便宜的问题。
两名小菜贩 因为不太懂得烧菜煮饭,所以不经常去市场。但迫不得已的时候还是偶尔要去。好在去市场买菜,目标很明确,生菜去一个三十多岁的阿姐处,熟菜去一个四十多岁绰号“老矮”的熟菜摊。 去阿姐处,是因为自己对分寸掌握不住,一买菜就想样样要,结果是有时好久都吃不完,到最后旧菜逐渐下潜到冰箱底层都忘记了、霉烂了。有一次买菜时将这事当笑话提起,后来再去买菜,阿姐都会问有几个人吃饭,买多少就够了,一到量她就不给再我选了。去“老矮”处买熟菜,是因为“老矮”态度很热情,总是一副笑脸,即使街上见面也热情的打招呼。每次秤完所选熟菜后他总是再从他处切一小块算是赠送,之前以为只是自己受优待,心里美滋滋的;后来仔细观察,实际上去买菜的人人都得“优待”,买完菜的人个个都是笑嘻嘻的。见惯了恨不得推销完自己所有商品和巴不得坑死你的商家,我不得不折服于这两个阿哥、阿姐。 有时候想想,这应该不仅仅是人们爱占小便宜的问题。
一位小老板 朋友小韦是个女的,85后人,瘦小精悍,嘴巴给力,得理不饶人,不足一米五五的身高却开着一辆九座的金杯车。一次直接对一个酒醉滋事者的一把掌,更是让人对她这个强势女孩心有余悸。我一直认为她脾气很厉害,接触应该不容易,也很担心她到底怎么来每天应付那么多的人,而且都是老人,因为她经营的是专门接待老年人度假养生的农家宾馆。 一些在她宾馆住的老人,他们传递的信息是,小韦嘴巴厉害,但心底善良、讲道理,对老人很关照。老年人外出最怕的就是意外受伤或突发疾病,而每年接待上千老人,遇到这些事便很正常。而每次遇到这些事,不论是夜半还是凌晨,小韦都是二话不说立即驱车送往医院,跑前跑后毫无二话,对待老人的絮叨她也从来不会表示烦躁,而能说会道的特长变成宽心话更是让老人心情舒畅许多。正因如此,她常常收到北京等地的礼物,那些都是老人赠送的。之前,我经常说她脾气太臭,谁都不敢惹。听了这些,对“刚柔”这个词又有了点点的理解。也明白了她怎么会有那么多愿意与她合作的旅行社。 有时候想想,这应该不仅仅是人大人小的问题。 ( 作者单位:广西南丹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朱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