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那些年,镌刻在警车里的回忆
作者:葛治中 方健 发布时间:2014-07-07 09:22:34
某天下班后,当我从法院办公楼走过,偶然瞥见角落里停放着的微型面包警车。虽然历尽沧桑,我还是一眼认出那是曾经在法庭与我朝夕相伴10年的“老伙计”。逝者如斯,打开记忆的闸门,似乎一切又回到了那年那月那时光。 1980年,我作为军转干部分配到闫家法庭任司法警察。记得上班之初,看着老庭长戴着大盖帽,骑着自行车,车把上挂着皮革包,成为当地百姓心中的一道风景。跟着法官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在大山里勘查案件现场,送达法律文书,开庭审理案件,我们用双脚和自行车轮丈量着辖区内的每一寸土地。能分配到一辆“长江750”边三轮摩托车成为一名庭长的荣耀,而更多的则是那些统一配发的“凤凰”、“飞鸽”自行车,那是法院警车在群众心中的初始印象。 那时候上门办案,快到门口时按响车铃,当事人便会前来开门,骑着自行车办案更像是在走亲访友。无论办案、送达还是判后回访,法官和法警都能享受到如同投递信件和电报的邮递员一般的礼遇。记得那是80年代初的一个夏夜,距离县城20多公里的大张家村5岁孩子小乐感冒高烧不退。时值深夜,小乐父母出门求助正好遇见外出办案的于庭长,了解情况后于庭长二话没说,立即用他的“凤凰”自行车把孩子送到医院。从那之后,小乐对法官、警车有了莫名的好感,后来如愿以偿当兵入伍成了一名武警警官,还参加了汶川地震抢险救灾。 后来因为工作原因我调到法院机关工作。那时候新的捷达、桑塔纳警车开始配发到法庭,曾经有过短暂辉煌的北京212吉普警车逐渐淡出历史舞台。2014年春节前的一天,我院立案大厅法警发现一名走失男童。平日舞刀弄枪的法警们照顾起这位小客人分外悉心,大家冲泡奶粉、烹制鸡蛋羹,甘当“爱心奶爸”。后经公安协助核实男童家庭信息,我当即与法警们驾驶警车将其护送回家,爷爷奶奶紧紧抱住失而复得的孩子,一再向我们表示感谢。离开村子时夜已深沉,雪夜里警车的灯光扫荡着无边的黑暗,望着村口送行的群众,人民警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油然而生。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桦南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