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家乡的水库
作者:李四   发布时间:2014-07-07 11:35:17


    我的家乡是南方的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在一个很偏僻的山区里,村子不大,只有六十多户人家。村子的周围都是山,我们村就建在山脚下。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溪穿村而过,一年四季缓缓流淌,默默滋养着这儿的一方百姓,灌溉着村里的上百亩农田。村子前面一公里开外是一个大水库,村里正是因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这个水库从原来的库区往上搬迁到现在的位置,所以村子被叫做“新村”。

    山在岁月里静默,水在时空里流淌。对于生活在山脚下、水库旁的乡亲们来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从山上砍柴、在山坡上垦荒种些桔树、在山脚下种几亩薄田、偶尔再去水库里打点鱼就是乡亲们生活的大部分来源了。美丽的家乡尽管依山傍水、风光秀丽,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再加上土壤肥力不高,经济发展依然严重滞后。尽管乡亲们从早到晚辛勤劳作,但微博的收入依然使得大家的日子都过得很紧巴。

    对于儿时的我来说,最盼望的就是盛夏里暑假的来临,这时的水库就成了我们心中最大的游乐场。每到下午三点钟左右,各家各户的小孩子们牵着牛就一齐来到水库边上,然后把牛赶到水库边上的荒地或附近的山坡上,由于盛夏里各处的草都长得很茂盛,牛儿也不容易走太远。会游泳的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脱掉上衣和长裤,“扑通”一声跳入水中,然后在水中玩起各种泳姿的比赛和游戏。那时的我由于父母管得严,不让我学游泳,加上自己胆子也比较小,一直也没敢去学,只能羡慕地看着小伙伴们在水里穿梭如鱼、悠然自得。这时我只敢脱掉鞋子,把脚放进水里过过瘾。后来父亲用竹子缠上尼龙线、绑上浮萍、系上钩子,为我做了一根简易的鱼竿。我便经常拿着这根鱼竿,带上自己挖的蚯蚓和用米酒浸过的谷子做鱼饵,去水库里钓鱼。钓鱼是个既考验耐性又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活。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时机,风大的时候不行,因为这时候水面上波浪比较大,看不清浮萍的变化,不知道鱼儿到底有没有上钩。地点也有要求,不能太浅,太浅的地方尽是些小鱼小虾,钓不到大鱼,一般水深1.5米左右比较合适。技术慢慢娴熟后,常常一下午能钓上两三斤鱼,各式各样的都有,有鲫鱼、黄鱼、鲶鱼、草鱼等,于是晚饭的餐桌上就经常多了一两个美味可口的佳肴。

    每年的四五月份,如果遇上连续的下雨天,水库的水位就会开始暴涨,于是水库里的鱼便躁动不安,争着往上游跑,村子里靠近水库的稻田里、流向水库的小溪里、沟岔里都能找到很多鱼。这时候往往全村男女老少一齐出动,拿渔网的、带着水桶的、甚至拎着自家的肥料袋的,大家争着去抓鱼,好不热闹。有些技术好的叔叔伯伯,甚至一天就能抓到几十上百斤的鱼。于是那些天每到吃饭的时候,整个村子便弥漫着鱼香的味道。

    水库不仅丰富了村民们餐桌上的品种,更是大家一年收成的重要保障。每到盛夏季节,如果遇上下雨比较少的年份,流经村子的那条小溪里的水量便会大减,而这个时节不管是耕田还是插晚稻、施肥,正是田地里需水量最大的时候,于是供需矛盾便会异常地尖锐,甚至为了抢水各家之间还会闹出不少纠纷。于是为了杜绝这个隐患,我读小学的时候村里在乡政府的指挥和资金支援下,再加上全村人的集资,大家没日没夜地奋战了两个月,终于修通了一条从水库到村里的两公里长的抽水渠。水渠修好以后,一遇上干旱天气,村里便会通过这条水渠往上抽水。源源不断地清水从水库中抽上来,及时地灌溉了田野里饥渴的庄稼,为全年的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听村里的老人讲,这个水库自打修好后不管发生多大的旱灾都从没有枯竭过,他们都觉得很神奇。长大后我明白了,这是因为水库最底部有几眼活水,常年不断,才保证了水库一直源源不断,从未见底。但村里的老人怀着一颗敬畏之心,他们虔诚地认为那水库里一定住着一位神秘的水神,保佑着一方水土的安宁和祥和。

如今我已参加工作,成为了一名人民法官,那些儿时打水仗、摘野果、放童牛的生活已离我渐行渐远。但脑海中经常浮现的依然是水库里那一汪波光粼粼的清水,心中始终牵挂的仍然是家乡点滴的发展与变化,梦里几度魂牵梦绕的依然是家乡的山水和乡土的芬芳……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李霄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4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