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一包奶糖的情意
作者:李霞   发布时间:2014-07-10 11:13:49


    一包奶糖看似普通,但若承载着浓浓的感激之情和理解之意就显得弥足珍贵。下面我向大家分享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个与一包奶糖有关的故事。

    2012年12月5日,那时我刚来石门法院不久,分在政工室工作。当天下午一个手撑拐杖跛着脚的老人家走进办公室,看上去情绪很激动。我停下手中的工作接待了他,给他倒了杯茶并请他坐。他没有理会,而是直接走过来将一张纸甩在桌上,并拍着桌子说法院不为他处理好的话他就要去上访。我发现桌上的纸是一份信访件,明白他是来上访的。对于当时毕业工作不久的我来说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当时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如果我也以同样的态度对待他,那只会更加刺激他的情绪;如果我只是简单回应,他又会认为我是在敷衍他、应付他。就在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时候,我看到桌上放着几粒奶糖,转念一想,何不以此来缓解气氛、拉近我和他之间的距离!于是,我拿起几粒奶糖对他说这是同事结婚的喜糖,请他吃。他接了糖坐了下来,紧张尴尬的气氛稍稍得到缓解,我将信访件看完后,弄清了他的来意,我对他解释说,法院是为老百姓化解矛盾纠纷的地方,是公平公正的地方,你要相信法院,要相信自己的诉求能得到公正处理。我还耐心告诉他法院受理案件后的具体流程和办理期限,要他提交申请材料后在家等通知,我们会及时告诉他办理情况和进度。说到这,他非常气愤地说我这是在应付他、搪塞他,本来稍稍缓解的气氛又立刻紧张起来。我知道此时更不能乱了阵脚,只有拿出客观的事实和依据才能让他信服。我从柜子里找出相关文件和规定给他看,并且不厌其烦地反复跟他解释,并当着他的面给分管领导打电话汇报。这时老人家的情绪才逐渐稳定下来,最后说会相信法院,不会添乱。

    之后,老人家又多次到我办公室了解案件的进展情况,我耐心接待,打电话向承办法官了解案情和办理进度。后来法院对他的案子已经重新立案,并通知他来法院办理立案手续,老人家很高兴,并当场表示以后会亲自来感谢我。

    我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直到有一天老人家再次来到我的办公室,他高兴地告诉我,他的案子在院领导及承办法官的积极处理下已调解结案,原本以为他的事会拖很久,甚至做好了去县委上访的准备,没想到法院领导和法官这么重视,为他的事费心费力,在繁忙的工作中还抽出时间来帮他解决。说完,老人家从包里拿出一包旺仔奶糖有些不好意思地塞到我手里。他说一包奶糖不值多少钱,但是表达了他的心意。我当时感到很高兴,我只是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想到当事人会特意专程来感谢。但我很快想到了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我不能收这包奶糖,我当场向老人家表示东西不能收,并和老人讲了我们的纪律规定。几番推脱之下,老人家才收回奶糖,但嘴里还是不停地说着感谢。事后,老人家时不时给我打打电话拉拉家常,一直保持联系。

    一个跛脚拄拐、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从一名“上访者”变成一名“感谢者”,以一种最为朴实的方式来表达他的谢意和感激,这对当时毕业工作不久的我来说既是考验更是鼓舞。考验的是,一包奶糖,虽然只要几块钱,我收下的话,别人不会知道,也不会觉得这是个大问题。但是任何问题都是从小问题演化成大问题,面对诱惑,丝毫不能动摇。鼓舞的是,我刚参加工作不久,第一次感受到当事人如此浓重的谢意,我只是作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解决根本问题的是院领导和承办法官,没想到我的小小举动换来的是当事人的专程感谢,其实在案件了结后,他可以完全不用再来法院。通过此事,我也懂得了在和当事人打交道时要真心对待他们,用耐心倾听他们,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处理问题,用真情来传递法律的温暖。如果我们能处处为当事人着想,为当事人提供便利,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我想我们收获的将是他们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信任,对法院工作的理解和信任。

   (作者单位:湖南省石门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李霄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4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