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要“辣味”勿要“糊味”
作者:杨宁   发布时间:2014-08-07 09:29:42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中央和习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开展批评中多一些“辣味”,让每个党员干部都能红红脸、出出汗。

    要多一些“辣味”,就是要敢说实话、能说实话,把话放到桌面上讲;就是要面对问题不绕道,敢于揭短亮丑,不遮遮掩掩;就是要触及灵魂,以刺刀见红的勇气,摒弃对上级放“礼炮”、对同级放“哑炮”、对自己放“空炮”的现象出现,实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目标。可以说,在批评中多一些“辣味”,是转变作风的需要,是开好民主生活会的需要,是推动改革发展和个人成长进步的需要。

    在批评中要多一些“辣味”的同时,千万不能要“糊味”。何谓“糊味”?就是打着多一些“辣味”的旗号,从个人恩怨、利害出发,给人扣“帽子”、下“绊子”。这样不仅扭曲了开展批评的出发点,也损害了同志之间的友谊和党的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在批评中,如何做到要“辣味”勿要“糊味”?笔者认为:关键要做到三点:

    一要端正态度。开展有“辣味”的批评,就是要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团结和谐至上,不能为私心所扰、为人情所困、为关系所累、为利益所惑,搞什么不讲原则的好人主义、不顾事实文过饰非。毛泽东主席曾经告诫我们:“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要在批评中丢掉“怕”字,直呼同志、直言其过、直点要害,做到矛盾面前不回避、问题面前不嘴软、党纪面前不变通,见人、见事、见思想。主要领导同志要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标杆、敢于让班子成员向自己看齐。广大党员干部对来自善意的批评应虚心接受、闻过则喜、闻过则改;对有偏差的批评应耐心听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二要把握分寸。在开展有“辣味”的批评中,要注意把握被批评者的承受能力,尊重其人格,适应其性格开展批评,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性格外向者,可采取激将式批评,调动其奋发图强的欲望;对性格内向、脾气倔强者的批评,态度要和蔼,语气要平静,言词要准确,情真意切、娓娓道来;对那些处事一向严谨、自尊心和上进心强且勇于认错者的批评,应尽可能不过于责备、点到为止。总之,要用对“症”下“药”的方式开展批评,真正让受批评者听着顺气、想着是理、改着有劲。同时,对一时受到批评,想不通、受不了、压力大的同志,要持续做好减负释压工作,帮助其找回党员干部在工作中那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

    三要实事求是。在批评中不能捕风捉影、无中生有、添枝加叶,也不能道听途说、偏听偏信、感情用事,指出问题要有根有据,一是一,二是二,对问题的性质要进行合乎实际的分析,不能把一般问题说成是严重问题,把心理问题说成思想问题,把认识问题说成是政治问题,把偶然的个别错误说成一贯的错误。同时,允许被批评的同志解释、申辩,甚至反批评。批评错了,还要及时改正、道歉。要贯彻“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与人为善,不纠缠细节,属于小的缺点和错误,能平时个别解决的,就尽量不在会上批评。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才能使被批评者放下包袱,消除顾虑,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李霄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4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