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党政> 各地快讯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脚下沾满泥土 心中积淀真情
——一个基层司法所长的工作感言
作者:张世辉    发布时间:2014-09-10 14:22:49


    从毕业参加工作至今,屈指算来已有14个年头。在这工作的14年里,说起工作感受,如同各种调味品洒在了一个锅里,什么滋味都有,让人回味和感受颇多。但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莫过于脚下的泥土,以及在这泥土上生活的乡村人。

    记得那是在2005年,我被派往本市南部的一个乡担任司法所长。那是一个山区乡,由于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的约束,经济相对落后。但那里的人们却是非常的敦厚朴实。邻里之间有了矛盾纠纷,往往自行或通过村里就可解决,着实有了较大矛盾,到了乡里,通过我的一番说理调解,矛盾纷争通常都会消除和平息。到了晚上,回想起白天的工作,我都会感慨于这里乡村人的憨厚实在,也在心底里感谢这片土地上善良朴实的人们,让我的工作变得顺利。

    不过有时人们之间的矛盾似乎变得尖锐而不可调和,让我感到有些疑惑。那是在2008年的深秋,该乡东边偏远的一个村发生了两个组之间的冲突和争斗。原因是由一块地引起,该块地位于两个组的地界相邻处,约有40亩地,是一块山坡地。两个组都声称对该块地拥有所有权,互不相让:这个组种了玉米,那个组则进行破坏;那个组种了小麦,这个组则进行强行收割。以致发展到双方发生群体械斗事件,并有几个人因此而受伤。在村委协调不下后,上报至乡里。乡里遂派我进驻该村进行调查处理。在调查的几天里,我每天往返于两个组之间,收集证据、询问了解该事件的相关知情人。在山区,虽然两个组的土地相邻,但两个组的居住地却相距较远,从这个组到那个组要翻两道山梁,来回近二十里的山路。由于是山坡路,无法骑车,只能靠步行。再加上同一组的人居住也较为分散,这样又增加了路上的行程时间。往往是早上到了这个组调查,直到中午才能找到两个人。调查完后赶到那个组时已是下午,而在那个组调查完后,则往往已是傍晚。当婉言谢过该组人的挽留(工作规定,在调查期间不可在任一组吃饭和随意逗留,以免引起误会)踏上返回住处的途中时,天色早已暗了下来。一抹淡淡的月光从薄薄的云层中透了出来,洒在了返程的山坡路上。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狗的叫声,让我更加感到夜晚山坡小路的寂静和山间的空旷,心里还不免有些紧张。我努力的大声干咳了几声,并用力的在地上踏了几下,制造些声音,来打破这寂静,以此给自己壮胆。当我用力踏着脚下的土地时,脚下的土地则给了我坚实的回力和踏实的感应,让我真实地感受到它的存在,脚的存在,身体的存在。顿时,一种踏实感和安全感由脚底而漫至全身,让我不再感到孤寂。此时,一切害怕早已荡然无存,我抬头挺胸,大声唱着歌(唱的什么已不记得了),踩着厚实的土地大踏步往住处走去,头脑里还不时闪过当天所取得的证据和明天要进行的工作。经过几天的调查取证,在掌握了大量的证据材料后,在村委的协助下,我将两组人员召集到一起,根据事实和证据,并依据我国有关农村土地的法律规定,对该土地权属提出了法律建议。在大量的人证、物证面前,两个组的组民均表示认同,并很快签订了分地协议。一场土地纷争终于得以圆满平息。

    事后,一些组民对我说,并不是他们土地少而非要这块地,只是因为这些土地是他们前几辈人辛勤开垦出来的,里面有他们几代人留下的汗水,他们不能让这些土地从他们手上丢失。这时我才明白,平时谦诚相待的乡村人,在土地问题上为什么不愿相让,原来,这些脚下的土地已不仅仅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工具,这些土地还寄托着他们深深的情感,让他们无法割舍和抛弃。他们深深爱着这片脚下的土地!我的疑惑顿时释然。我忽然觉得他们就是我心中的那片厚实的土地,我的真情永远根植在他们之中!

    几年后我调整到现在所工作的乡镇,虽然是一个矿山乡镇,但仍是以农业为主。平时面对的仍是大量的涉及到邻里纠纷的案件,其中也有很多土地纠纷。在调解处理过程中,在依据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我更倚重于情感上的说服,因为我明白他们的质朴与敦厚,都来自于脚下这片厚实的土地。他们只为了自己的无法割舍的情感而争。只要我常对他们动情晓理的说服,常到他们矛盾起因的现场去看,那么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尽管山路会崎岖不平,乡村道路会很泥泞,泥土也会沾满我的鞋和裤边,但我也不会停止前行的脚步。因为我知道,当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会积淀多少真情。

   (作者单位:河南省灵宝市故县司法所)



责任编辑: 李霄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4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