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今宵月最圆
作者:张智全   发布时间:2014-09-10 10:34:57


    又是中秋,又是月儿圆。

    一轮清澈的圆月从山坳里悠然升起,如水的月光令人心旷神怡。每到这个亲人团聚倾诉衷肠表达思念之情的月圆之夜,我总情不自禁地想起在人民法庭度过的那个中秋节。

    那天上午,以法庭为家的老庭长一大早就和老伴上街买了许多菜,说要犒劳我们。同时他又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们,今年这个中秋节无论如何也要让大伙回家团聚,吃完午饭后即可启程,但

    意外情况除开。于是,我立即给妻儿打电话,承诺夜晚全家一起赏月。可谁知,当我们午后启程时,意外的情况发生了。因为一件执行案,美好的期盼又化作了泡影。

    原来,后山那个长期逃避执行的被执行人罗某今夜将在岳父家里过节。申请人得悉这一准确消息后,气喘吁吁地跑到法庭,要求我们立即执行。

    望着大伙闷闷不乐的神情,老庭长安慰道:“过节嘛,今后有的是。但若今夜不去执行,那小子仍会和我们捉迷藏,申请人的债权就无法实现,老百姓会骂法院打‘法律白条’的!”一席话,我们眼前又浮现出申请人那企盼了两年多的眼光。我记得,申请人因拿不到执行款,两年多来跑了法庭十来趟,终因被执行人躲藏无功而返。来不及多想,大伙一致决定,今夜步行三十多里山路,一定要将案子执结。

    为不打草惊蛇,我们一行四人在黄昏时才踏上征程。出发一个小时后,一轮皓月冉冉升起。看着圆圆的月亮和宁静的大地,我忽然变得十分惆怅和沮丧。在这万家欢乐的夜晚,我失信于妻儿,不知他们有多失望!更令人担心的是,如果执行不顺利,遭到不明真相的群众围攻,出了意外又如何收场?老庭长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劝导道:“小张,别那么忧愁嘛。你是笔杆子,经常写文章,我们边走边吟诗赏月如何?”大伙一致赞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首先脱口朗诵了苏轼的千古绝唱。喜爱喝酒的小李接着朗诵:“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不甘示弱的刘法官也搜肠刮肚朗诵了“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老庭长乐了,“这些诗句可是我们今夜行程的真实注脚,酒暂时没有啦,回去后给你们补上。我班门弄斧,补充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知不觉,月亮已挂在中空,将大地照得如同白昼。放眼望去,依稀可见远处的农家院落里,三五成群的村民正在自家门前或楼顶上赏月,不时地传来阵阵说笑声。“夜色多美好,……”伴着妩媚动人的月光,老庭长轻轻地哼起了他那首永远也唱不厌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我们被老庭长乐观的情绪所感染,一边观赏月夜美景,一边加快步伐,很快就到了目的地,神不知鬼不觉地站在了罗某的面前。罗某一下焉了:“你们太厉害了,我给钱。”

    回到法庭,已是凌晨两点。申请人颤抖着双手接过两万余元案款,禁不住泪光闪闪,拿出了早准备好的月饼。此时,月亮已经西斜,依旧妩媚动人。老庭长狠狠地咬了一口月饼,舒了一口气:“今年的中秋节真有意义,你们看月儿多圆啊。”

    望着西斜的圆月,回味起刚刚过去的经历,想起年近花甲仍然战斗在审判一线的老庭长,他那意味深长的话语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能够在中秋佳节与亲人一起团聚赏月,是多少人挥之不去的情结。然而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团圆赏月,我们当法官的,尽管失去了与亲人团聚的机会,但却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万家忧愁记心头,这是法官事业的价值所在,也是法官理所当然的追求。

    今宵,月儿真圆!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李霄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5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