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你被催眠了吗
作者:刘欢 发布时间:2014-09-11 08:36:58
因为悔恨,所以迟迟不肯原谅; 因为失败,所以时时难以昂扬; 因为气恼,所以久久不能平静; 因为妒羡,所以往往情愿俱伤; …… 现在的都市社会,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有心结。它深深隐秘于灵魂深处,不愿也怕见阳光,于是,痛苦,焦灼,无奈,疯狂,全由自己承担,直至精神陷入崩溃的边缘。是一种潜意识的强迫,还是外界规则的诱导;是现实与生活的迷茫和彷徨,还是梦想与信仰的缺失和荒凉?一个小小的情结、意念能燃起希望之火,也能推翻整座人生。 由陈正道执导,徐峥,莫文蔚等主演的《催眠大师》今年自上映以来,受到不少好评,被称为与《盗梦空间》、《禁闭岛》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一部心理悬疑电影,讲述了知名心理治疗师徐瑞宁(徐峥饰)和棘手的女病人任小妍(莫文蔚饰)之间发生的故事。剧中情节古怪离奇,悬念重重,逻辑缜密,层次感强,让许多人深深过了把梦中梦,局中局,催眠与反催眠的瘾。它之所以受人喜爱,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把催眠话题以电影的形式形象、直观地表达出来,还在于它引发人深思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催眠诱因。 现实中,“催眠”无处不在,让人有时深感这是一个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时代。自己的处境,别人看得好像更明白。大部分人能为别人指点幸福的方法,却卸不下自己内心的枷锁。影片中曾提到恍惚催眠和清醒催眠两种概念。前者指病患在恍惚状态下接受催眠指令,于治疗中暂时忘记医生的身份,通过催眠重现心结的大门,以此来平复心灵的伤口。后者则是让人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毫无抵制地进入到编排好的情景当中,譬如铺天盖地的商业广告的植入,当你慢慢习惯,它就变成一个符号,在记忆里抹开不去。用影片中的话说,这是一种清醒暗示,它是清醒催眠的根基。其实,抛开这些专业术语不说,之前的心理暗示何尝不是生活上的催眠?技术层面的催眠是一种手段,生活上的催眠则是温水煮下的灵魂,使人不知不觉就着了魔,忘了正确的路。前者可以编排,而后者却常常无法摆脱未知的状态。 谁才是真正的催眠大师,是生活,是岁月。过往的经历是强有力的催眠剂,会让你对生活的规则和秩序深信不疑。而这个过程可归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 客观催眠,此层意义的“催眠”类似于清醒催眠。君不见,一轮中秋月,游子满乡思;婆娑深秋叶,黯然多神伤;灯红酒绿处,欲情放肆流。外界的环境嘈杂还是宁静,营造的氛围都会打破内心的平衡。在一个人还无法拥有强大的意识和控制能力时,就容易被环境捆绑。什么颜色的环境,带来什么样的认知。色彩明亮的,总会让人想起愉悦的事;色彩灰暗的,则让人压抑、回避。一个温暖、和睦、文明的家庭下成长的孩子人格也是健全的,心智也是健康的;一个破碎、暴力、仇恨中浸泡的孩子,心灵也是扭曲的,内心也是脆弱的。影片中任小妍是孤儿且两度被收养的故事,推翻了自己有亲生父母的假想。虽是幼年的经历,但它却像一颗种子,不断地生根、发芽,直至在心里打成死结。而从司法实践来看,许多犯罪,青少年心理问题都与成长和受教育家庭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许曾经一个很小的恶性因素,如果在幼小的心灵里滋生、蔓延,就会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抑或是造成过伤疤,每当情景再现时,就口开血流,心痛不止。古人有孟母三迁,择木而栖,隐约也是这种考虑。现在社会,讯息更是纷繁复杂,瞬间万变,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清醒地暗示给人们这是一个高强度的快鱼吃慢鱼时代,输了起跑线就可能一无所有,而许多成功学,职场权术大行其道,无形中又更深地强化了竞争的焦虑和算计的研究。你猜度我,我提防你,人与人之间高度缺乏安全感和信任度。那年,一场判决让“扶不扶”成为社会难题,一时间相似情形频见报端,甚至是可爱的央视春晚。见义勇为,爱岗敬业,互帮互助,妻贤子孝,传统道德上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已成为稀有之物,每年需要靠评奖来引导风潮。道德大滑坡的时候,人们心有所待,不是用心而是靠利来做选择。心灵不自由,是被外部的坏的东西催眠,以为现实该是这般,不知不觉中,灵魂被捆绑,行为自然难以逍遥。近年来,贪污腐化,包养小三,郭美美之流的炫富,车站伤人,公车爆炸,明星吸毒,女大学生失联等社会片段折射出相当一部分人的病态心理。这起源于一些不良情绪,在他们的意识中,可能社会就是按照自己的行为方式运转,殊不知,在外人看来,自己已然濒临深渊,就像电影中的徐医生,高度自信自己的医疗水平,不允许病人进来和出去一个样子,其实,在这场事先安排好的催眠大戏当中,自己才是最大的病人,亟需救治的对象。此外,网络游戏,影视文化等,我们的人生无时无刻不在被影响,接受催眠。“沉睡”久了,就像《盗梦空间》一样,分不清哪是真实,哪是梦境,无法解脱。 主观催眠,又可叫做自我催眠,即自我沉醉于臆想的世界。强迫自己,无休止地施压,对灵魂进行自我的审判,让自己陷入一个无以弥补,无法逃脱的轮回中,在孤独中深深地啜着痛苦的折磨。当一个人沉迷其中,就仿佛掉进无边的泥沼,没有阳光的照射,偏执,狂妄,歇斯底里,甚至有自残、自杀倾向。影片中的徐瑞宁因酒后驾车,致使心爱的女人和最好的朋友在事故中丧生,悲痛欲绝,之后一直耿耿于怀,神经过敏,曾几次割腕自残,已经显示出了这种症状的可怕。全世界因为心理问题自杀的已不是少数,此时,走出困境,一切需要心灵的救赎,正如影片中所讲,自觉有罪的人渴望被原谅,事实上其他人不会原谅,除了自己。打开紧锁的心门,不是去等待过路的驿客,而是靠房屋的主人。 有句话叫,你无法改变世界,唯有改变自己的心态。面对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催眠”,《催眠大师》启示我们:一、不要选择逃避,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人生的惨淡和苦痛;二、乐观、阳光地生活,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淡看得失,笑对未来;三、善待自己,轻松生活,不苛求完美,不设定过高目标,坚持做适合的自己;四、坦诚待人,勤于沟通,在有效交流中化解心结,学会放下。 愿人间尚真求善追美之风劲吹。正如读过《阿Q正传》的人会找寻阿Q的影子一样,看完《催眠大师》,不禁想问:今天,你被催眠了吗? (作者单位:安徽省祁门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