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勿忘心安
作者:陈国平   发布时间:2014-09-18 16:13:51


    窗外警报轰鸣,悲戚,婉转,八十三年前的硝烟,弥漫在中国大地的的上空,再次打开那段血雨腥风的黑色记忆。

    八十三年前,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他猖狂的梦想,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出兵攻占我国的东三省,这个有着丰富矿产资源、物产资源,面积是日本三个大的美丽而富饶的地方沦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3000万同胞沦为了亡国奴。此后的十四年间,积贫积弱的中国惨遭倭国蹂躏,沉痛的记忆深深的烙在了中华名族的历史之中。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八十三年后的今天,阳光依然明媚,微风依旧吹拂着我们的脸庞,新中国早已不在是当年列强眼中可以随意撕咬的食物。但悲鸣的号角,年复一年的提醒我们铭记这莫大的民族耻辱。

    而我们又该如何去纪念?

    就在警报响起的那刻,身边的司机问我为什么年年都发这个警报。

    “为了纪念九一八”。

    “年年放这个有什么用?”

    “它提醒我们勿忘国耻……”

    我回答的并不坚定,他脱口而出的这问题,既让我有哑言无语的感觉,却又把我引向了另一个思考:我们该如何让历史照亮未来?

    南京的上空,一家轰6战机刚刚低空掠过世人的头顶;沈阳九一八残历碑广场,中国首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出席了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这些似乎都旨在表明,我们对国耻、国难历史的深切记忆,对侵略者的郑重控诉和警告。然而,在庄重历史的另一端,我们却看到屡禁不止的抗日神剧、花样百出的扮演闹剧。革命先烈的热血和牺牲变成了某些“神奇人物”的江湖轶事,令人发指的羞辱场景便成了今人戏谑的脚本。两年前对九一八事件的纪念以及对日本将钓鱼岛收归国有的控诉演变成立部分人打砸同胞日系车辆的违法犯罪行径。

    历史有时相似的让人心碎。如果没有真实的镜头、详尽的文字、残破的遗迹,我们简直难以相信过去中国近代的一幕幕惨剧!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不会消逝得无影无踪,从那些泛黄的书卷里、残断的碑刻中、静卧的遗址上,我们总能瞥见历史的真迹。然而,如今的我们总是习惯于牢记胜利、成功和辉煌,往往把失败、伤痕和屈辱遗忘。殊不知,正是失败的伤痕和屈辱,才给了我们重新站立的力量!

    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记忆,给予了人们太多的忧伤、悲愤和思索。中国人不应该更不可以忘记那些屈辱的历史:从鸦片战争到中法战争,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从鸦片走私、掠卖华工到火烧圆明园;从“猪仔”、“东亚病夫”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勿忘历史,我们就该还原历史,尊重历史给我们最真实、最震撼的教育;我们就不该让那些“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再度出现;勿忘历史,我们就该集体祭奠那些为自由而奋斗的革命先烈,勿忘历史,我们就该治疗现实中颇为泛滥的“集体健忘症”。因为一个民族若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也就等于失去了民族的记忆,失去记忆的民族是可悲的!

    《论语》曾告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希腊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我们永远无法扭转历史,唯有“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在这是个令中华儿女痛彻心扉的日子里,再三思考该如何使国家强盛、国人团结。

    勿忘,心安!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李霄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5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