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色难
作者:王青 发布时间:2014-09-19 09:57: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所谓“色难”,是指侍奉父母常怀和颜悦色,是最难做到的事。孔子真是聪明绝顶,两个字便道出了“孝”之精义。 有些人的孝挂在口头上;有些人的孝写在纸上;有些人的孝放在心里;有些人的孝显于行动上。如果父母衣食无忧,老有所养,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自己已经尽孝了。我曾经也是如此,自认从小感受到父母深切的爱可以与父母相亲相爱和美相处,既有孝顺之心又有孝顺之行,但是自从工作之后与父母同住一起,我才发现,原来我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孝顺。 俗话说“远香近臭”,亲朋好友间住的越近有时候矛盾越多,住得远了的,但只要偶尔走动问候一下、没有大矛盾,就觉得亲近无比。父母与子女有时候也是如此。 当我在外地工作时,几乎隔天就会与父母通个电话,在电话里有说不完的话,聊工作聊朋友聊吃穿住用一切大小琐碎的事情,偶尔放假回个家,父母更是满心欢喜,不辞辛劳做出各种我爱吃的菜肴,临走前尽其所有将我的旅行包里都塞得满满当当的;送我出门时,更是依依不舍,每一次走出家门心跟腿脚都无比沉重不愿离去。 后来,我回到了家乡工作,吃住都与父母一起。开始还很自信,认为凭自己的性格修养我一定能处理好与父母“远香近臭”的关系,事实证明我还是高估了自己。两年不到的时间,我就经历了从与父母最初的和乐融融到偶尔争吵又和好到最后与母亲冷战两个月没有说话的最低谷。我厌烦了母亲无休止的唠叨,厌烦了父母对我这么大的人还管教那么严格,于是,我开始顶嘴,开始吵架,开始冷战不说话。 这次冷战着实伤了父母的心,也让我有了一次深刻反省自己的机会。 现在的我也能做到关心父母健康,赡养父母,我想几乎每一个人都能做到(极少数家庭几乎可忽略不计)。可我还是让父母感受不到快乐和心安。父母会越来越老,他们保卫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弱,自然越来越担惊受怕,他们怕自己衰老不中用了拖累儿女,怕自己话说少了儿女没有及时得到有益的教诲而吃亏,又怕说多了让儿女们讨厌不耐烦。他们关心儿女比儿女关心他们要多的多,他们宁愿看儿女脸色,也不愿说出内心的不满让儿女担忧分神。他们把自己放低到了尘埃里,想着能常看见儿女,儿女们都平安健康就知足了。他们对儿女没有要求,只是不断提醒要求自己,不要多给儿女们增添麻烦……如果每天能看到儿女们对他们笑一笑,每天能跟他们聊一聊,他们几乎都能满足得喜出望外了。 我们在外用尽全部心神周旋于朋友同事客户之间,礼貌欢笑甚至刻意讨好。可一旦回到家中,有的如泄了气的皮球,一下蔫了,对父母要理不理,甩着脸子视若无睹;有的又如充足了气的皮球,爆发了,对父母大吼小叫,以发泄心中的不满。我们尽情地挥霍着父母对我们的爱和包容,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在这个物质丰腴的时代,赡养父母,让父母衣食无忧已不是件难事。可正因为是在这样的时代里,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真正能守在父母身边的人越来越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能与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是幸运的,而就是这些幸运的人,又有几人真正从内心深处考虑过父母的喜怒哀乐,从心底爱自己的父母如爱自己的孩子一般,以父母之喜为喜,父母之忧为忧,将父母看成一个需要感情慰藉的有血有肉的人,真心的和颜悦色的,将空余时间和精力用来承欢膝下。 从今天起, 多反省自己,不要给自己的忽视找借口,让“色难”变得容易;从今天起,多陪陪老人, 给父母一个好脸色,让父母如孩子般快乐的颐养天年。 这比多少物质的供养更能让父母满足和欢心。 (作者单位:广西全州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