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元春
——难忘那场元宵的省亲之旅
发布时间:2014-10-13 11:19:21


    有时候偏执到连自己都嫌弃,非得折腾自己去写她,就因为曹先生将她排在十二钗中的第三位。到现在依旧疑惑,为什么偏偏是她,有幸仅次于黛玉、宝钗两位绝对的女主高居第三,而屡屡让人惊艳的探、湘之辈都屈之其后。除了她的身份以及对于荣宁二府的休戚相关的重要性外,我无从解释。因为要写她,便又翻开了书。

  她生于正月初一,故名元春。少时便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中做女史,后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这位贵不可言的皇妃是十二钗里正面出场最少的一位,初读红楼时只能从旁人或艳羡或骄傲的只言片语中去揣摩这位贾府大小姐的神韵。直到从皇城捎来省亲的讯息,我隐隐的期待如同种子迎来春风,开始了慢慢滋长。

  审察地方、命人丈量、传人画图、找人盖造,移来佳木、置办珍禽,直到对额题匾,好容易才建成了这世外仙源。还特意从姑苏买来女孩子乐器行头请来师傅训练了一个专业戏班;聘买了道姑尼姑学念经咒,屈尊请来了妙师傅。亭台游廊之下,花烛影乱彩灯高悬;华室之中,金银器皿、古玩陈设也都斟酌点缀••••••

    元宵良时,旷世盛典,只待伊人。

  新版红楼里的布置让人印象深刻。那趟娘家归省,漫溢人眼的是铺天盖地的红,红的衣袍、红的灯烛、还有红红的帷幔隔开了骨肉至亲。

  作者这场浓墨重彩铺陈渲染的盛世气象是典型的乐景写哀愁,与之前那场以哀愁衬繁盛的风光大葬相映成趣。元春与母亲祖母众人的对泣无言不能自已,父女隔帘相望长段的恭谨之语,还有一切足以匹配皇妃威仪的物件与礼仪都将她托上了尊荣无双的至高地位。

  高处,不胜寒。

  永不得像寻常农家一样承欢双亲膝下,再不能把手捏笔亲教弱弟识字,多年的深宫朝夕谨言慎行才换来两三个时辰的须臾相处,这份孤寂只能独饮难与人道。

    相见难,于是分外珍惜相处的时刻。相见相叙、题诗做赋、听戏品评••••••

   没提防月已西倾,只怨时光太匆。太监细长的声音唱起回銮的调,相别亦难,无奈皇家规矩错违不得,强作欢颜整妆起驾。

  戏台上的生旦涂了妆容长袖起落歌尽悲欢。人生如戏,她的人生何尝不是?省亲别墅、金银玉石、华服仆从,不过是更奢豪的戏台更华丽的道具,费时耗力的布置彩排,都只为她这个最后的主角,唱颂天恩浩荡的曲赋将排场气势留给旁人看。

    如果可以的话,只愿像那田舍农妇,着了布衣钗裙,步伐轻快来去无束。

  强似此刻虽知阖家安好,但心依旧难安,自打见到那金玉镶嵌烈火烹油的富贵景象便心再难安。耗费过巨必财力不继,也易招惹嫌忌。已再三告诫以后切不可奢华太过,但愿众亲能体悟苦心。

  依旧,深宫似海。

  锦衣玉食、行坐端庄,细数日出日暮,坐看榴花几度开谢。

  却怎知心常系父族,时刻活在忧患。寂寞忧思难谴的时候,便拿出那次留下的诗册,一次次品读一次次优劣排位,那座园子此刻应正欢声笑语不似此处清冷吧?

    未知的岁月,在无尽追忆中苍老。

  我轻阖上磨毛了边的卷册,将它夹立在架子上。花团簇锦的人生洇黄在书页里。任凭过往和未来,凭吊那场盛世之典。

  那场隆重却短暂的省亲盛典将贾府推向了鼎盛,成为贾府富贵之极的象征。因时而生的大观园也得赖元春福泽的荫蔽,欣荣蓬勃。一旦贾府的这位大小姐深宫失势,又里外消息难达,这座耗资巨大的园子也必将不可逆转地走向迟暮。颇有点园兴则府盛,园败则府衰的味道。

  而令许多像我这样的读者感到欣慰的是,此次归宁成为了众多机缘的枢纽,要不然怎会有幸得见高洁绝尘的妙玉,又怎会得遇芳官龄官等一大群青春靓丽的少女?更不用说,宝黛钗这些主角们的千般才思万般情怀将付与何处?

  大观园的如斯美景岂能轻易辜负?落红缤纷葬花正当;游廊水亭扑蝶正好;还有那荻芦夜雪,联诗方不负此情此景;更有蓬莱寻梅,天人合一••••••大观园是这一大群少男少女的王国,是他们年少青春的驻处,要不然老是读着贾宝玉在严父的怒目呵斥下窘迫焦虑,女孩们整天裁剪拼凑穿针引线,不说那些红楼人儿给憋得病症不断拿药当饭,就是我们也会觉得无趣至极。

  (作者单位:湖南省临澧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李霄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5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