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厚德方可载大物
作者:范世林 发布时间:2014-10-16 08:49:15
![]() 原德载物(李春明 书) 前不久,笔者在参加“关公文化全国巡展”山西展开展式期间,有幸欣赏并获得了郭晋才、张双虎、李春明三位将军书法名家的墨宝作品。其中,海军航空兵原副政委李春明将军为笔者挥毫泼墨的“厚德载物”四个大字,尤其令人意味深长,并且产生浓厚兴趣。 据有关资料显示:厚德载物是一个成语,出自《易经》。古代多用来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现在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它有两方面含义,即做人要增加内涵,做事要贡献社会。德即道德,物即个人以外的客观世界。另外,厚德载物还足以说明:只有内在深厚的道德品行,才能承载外在丰富的物质福报。即德为体,物为用。德好比根蒂,物好比枝叶,只有根深蒂固才能枝繁叶茂。高楼大厦需要深厚地基。如果枝繁叶茂而根基薄浅,一阵风就可能连根拔起;如果根深蒂固而缺少枝叶,也无法贡献社会、悬壶济世。而品德不厚,物报太多,造成“德不配位”,福报就会转化为祸害的根由。 客观现实中,就有些人来讲,虽然学识能力都比较强,技术水平也非常高,但就是在平时不善于学习提高、不注意修身养性、不懂的积德行善。诸如:有的同志素质较低,为人奸诈,不懂礼节,强词夺理,遇事不冷,从不让人;有的不学理论,不讲政治,不看方向,盲目蛮干,唯利是图,损公肥私;甚至有的阳奉阴违,弄虚作假,胆大妄为,不讲原则,碰摸红线,违法乱纪。所有这些,都严重地缺失了良好的道德素养,彻底地丢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肆意地违背了规范的行为准则。其结果是,因小失大,触犯法律,走向犯罪,不仅与人民群众、党的组织、亲朋好友的寄托愿望和培养教育背道而驰,还给自己的家庭和本人的前途带来了不可估量的重大损失。 而有的同志,十分了解用德聚人、以诚相见、为人讲信,以及成大事者必有德、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含义,并在工作生活、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等方面,自觉遵守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随时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端正的品行,不仅坚持做到了实事求是,老实本分,心底无私,公平公正,不怕吃亏,乐于助人;时刻践行了团结同志,友好相处,得理让人,求同存异,尊老爱幼,文明礼貌;还能不断地加强学习,储备能源,清正廉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忠厚为人,以良好的道德行为和善良品行,赢得群众的充分认可、高度信任与大力支持,从而为自己的美好前景和成就发展,铺平道路,扫清障碍,加快速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不论我们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其他各个部门,都应懂得凡事德为先,无德必是患,以及缺德必然载无物,薄德只能载小物,厚德方可载大物的深刻道理。并且在识人选人、培养教育、干部管理等方面,一定重视思想基础,密切关注道德品行。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铁路运输法院)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