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读钱钟书《围城》有感
作者:金卓杰 发布时间:2014-10-28 11:25:47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围城》这部书的故事发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男主角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订亲。但在其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写的唁电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但方鸿渐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他于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感情。同时也遇见了大学同学苏文纨。到达上海后,在已故未婚妻的父亲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此时,方鸿渐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期间并结识了追求苏文纨的赵辛楣。方最终与苏、唐二人感情终结,苏嫁与诗人曹元朗,而赵也明白方并非其情敌,从此与方惺惺相惜。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在赵辛楣的引荐下,方鸿渐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由于方鸿渐性格等方面的弱点,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婚后二人之间却总是争吵不断,他们都想按着自己的意志行事。最后方鸿渐离家出走,一个人在大街上闲逛,还是决定回家与孙柔嘉和好,等他到家时发现柔嘉已经走了。 作品取名为“围城”,对于“围城”的含义,作者在书中通过人物的对话作了诠释: 第三章中,褚慎明说英国有句古话:“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苏文纨说:“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对方鸿渐来说,人生可说处处是“围城”:他不想结婚,但父亲却塞给他一个老婆,却也因“祸”得福,有机会出国留学;他不想得什么学位,但在父亲和岳父的催促下,不得不买了一个假文凭充数;他不爱对自己一片痴情的苏文纨,而是爱上了温柔伶俐的唐晓芙,眼看就成了,却因为误会分了手;到了三闾大学,他不愿意在履历表上填上假学历,以求心理上的平衡,却受到同样是“克莱登大学博士”的外文系主任韩学愈的排挤;他害怕自己爱上孙柔嘉,却糊里糊涂地答应了孙柔嘉的婚事……方鸿渐不断渴望冲出“围城”,却又不得不进入另一个“围城”。 生活对方鸿渐来说如此,对我们绝大部分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曾听身边不少从事教师行业的人说羡慕我们的公务员身份,渴望能够像一般人一样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而非“三更灯火五更鸡”,别人还在睡觉时他已在上班,别人已在休息了他还在上班;也曾听过不少人说羡慕教师每年有两个长假……其实,这正是人们把自己的事业当围城了,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其实,生活就是如此。有些事是我们可以选择的,而绝大部分则是我们无从选择的。既然无从选择,我们不如试着去喜欢它,享受它,甚至爱上它。工作也如此。俗话说:哭着过是一天,笑着过也是一天。与其愁眉苦脸、疲于应付,不如爱上自己的工作,把它培养为一种兴趣。只有干一行爱一行,你才能享受到其中的乐趣。 (作者单位:云南省鹤庆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