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个人的法庭 一辈子的坚守
作者:赵圆玲 张国强 发布时间:2014-11-03 08:58:51
这是我们下乡办案的时候,遇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也许并不精彩,但它却非常地真实;这个故事也许并不震撼,但它却非常温暖,足以让每一个人为之感动。 很多人可能都知道凤庆的江北三镇,因为地处澜沧江以北,所以俗称“大江外”。去过的人都知道,那里的自然条件非常艰苦。然而,就在这离县城10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法庭叫鲁史法庭,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法庭常年只有一名法官蹲守。这个法官叫李银贵,很多人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李。他今年已经58岁,按照规定他再有两年就要退休了。他告诉我们,他参加工作37年来,没有一天在院机关工作过。他这辈子,一共在过三个法庭,三岔河法庭,小湾法庭,还有就是现在的鲁史法庭。在这三个法庭之间辗转来回,已经消耗了他一生的时间。 刚开始,我以为他是庭长。后来,才知道他只是副庭长,而副庭长只是普通的科员。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抱怨过,工作上也从来没有马虎过。在凤庆法院60名干警中,他应该算是资历最老的一个,但由于长期在乡下工作的原因,他也常常是最容易被大家所忽略的一个。很多新参加工作的年轻干警,甚至都不知道院里还有这样一个人的存在。 他告诉我们,法庭每年要受理将近200起案件,由于距离县城太远,院上大概每个月会组织一次集中巡回审理,而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负责立案、送达、排期、调解、参加合议庭,以及负责诉前调解、诉讼费收缴和案件审理后的执行。工作量不可谓不大,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可能都吃不消。可他三十多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来没有出过一次差错。 在派出法庭工作,除了清苦,还很忙碌。很多时候,根本不分白天和黑夜,也不分周末和节假日。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人来办事,就是上班时间。老李告诉我们,当事人通常要走好几公里山路,才能来到法庭,看着他们风尘仆仆而来,这个时候任何人都没有理由将他们拒之门外。不仅是这样,在他每次回家之前,都要在法庭门口挂一块小牌子,上面写着他的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以方便老百姓,随时随地都能联系到自己。几十年来,从未间断,以至于当地的老百姓都摸清了他的生活规律,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回家,什么时候会在法庭上班。 老李学历不高,年龄也有些偏大。他办案不会跟当事人讲什么法律原则和大道理,他总是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把道理说透,让当事人心服。有一回他调解一个离婚案件,双方感情矛盾非常深,开庭时争执非常激烈。经过苦口婆心地辨法析理,双方终于达成离婚协议,但就原告主张的3万块钱的小孩抚养费,双方争执非常激烈。可能因为当地经济条件差,娶一个媳妇不容易,被告死活想不通,总觉得自己亏了,媳妇没了,还要赔钱,就是不愿意付这每个月几百块的抚养费。这时,老李就跟被告说,“你现在觉得自己亏了,不愿意出这点抚养费,但小孩是无辜的,你现在一点责任都不想承担,你有没有想过,小孩长大了,会怎么看你这个当爹的。也许现在你还年轻,觉得无所谓,但是等你有一天老了,小孩也这样对待你,你会怎么想。”经他这么一说,这个男的也认识到自己的不对,案子也就调成了。第二天,被告一大早就把3万块钱的抚养费送到了法庭,还对老李法官一再感谢。其实,法不外乎人情,再高明的法律也是建立在天理人情之上。情感的结解开了,还有什么恩怨不能化解。 让我最感到惊讶的是,老李这么大的年纪,还非常爱学习。有些时候,让我们这些年轻人都感到惭愧。因为,法庭平时只有他一个人,没有任何帮手,为了工作需要,他学会了使用传真机和复印机,能够自己收发传真和复印资料,还学会了简单的电脑操作,会打印一些简单的材料。一有机会,他还让年轻干警教他使用QQ和微信。 偌大的法庭,任何时候都会被他打扫得干干净净,审判台上总是一尘不染。如果有时间,他还会在法庭的院子里种上点蔬菜、玉米。他还告诉我们,他自己种的两棵核桃树,现在已经开始挂果了。老李是一个非常容易满足的人。或许,因为他是他们寨子里第一个走出来的人,他非常珍惜自己的工作,也享受这份工作带给他的充实和幸福。 作为一名基层法官,老李没有办过多少惊天动地的大案要案,他每天接触最多的是无权无势的普通百姓,解决最多的是家长里短的邻里纠纷。他经常说:“要善待你所遇到的人,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正在经历苦难。”在老李的心中,最重要的案件,就是现在正在审理的案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现在正在做的工作。不论有没有鲜花和掌声,也不论有没有人肯定和表扬,他都默默地坚守,坚守法官的那一份责任和荣誉。 (作者单位:云南省临沧市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