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做“流星”,还是做“树根”?
作者:廖鹏辉 发布时间:2014-11-04 13:21:02
只是一瞬间,从有到无,从来到去,人们的眼睛甚至来不及看清它的模样,没有火花的明亮,没有烟花的绚丽,没有五彩的光环,那就是“流星”,就这样稍纵即逝,来去匆匆,留下最后一道光的回味。 每当人们赞美笔直挺拔的树木,遮光成荫的绿叶时,又有多少人联想到埋在地下、扎实繁密的“树根”?正因为它的踏实、稳重、执着,才有了后人“落叶依然要归根”的叹息,其貌不扬、默无声息、执着追求正是“树根”的品质。 当代社会的浮华,留给我们一个值得深思的判断题,你是要做“流星”,还是要做“树根”?也许在人生的课题中,每个人有自己思考的角度,每个人有自己的追求,有人希望做那颗耀眼夺目的“流星”,哪怕享受片刻的壮观与辉煌;有人希望做扎进基层的“树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也有人保持沉默,内心正在矛盾纠结中,我应该如何选择?也许“流星”与“树根”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追求的不同。 “流星”一瞬固然美丽,但却不能堪比“树根”的平凡与伟大。每当我看到那些托起高楼大厦的建筑工人,在农田四季忙碌的农民群众,在马路边早出晚归的清洁工人,以及“为谁幸苦为谁忙”的白衣天使,还有那呕心沥血工作的职工教师们,还有、还有,那些“为调解、下基层、办案情”的基层法官们......这些自愿担当“树根”的平凡劳动者,以服务人民为重,做事不为己,平凡中渗透着伟大,这就是“树根”的体现。 近年来,基层法院出现大面积人员流失的情况,而且势头愈演愈烈,解决法院人员流失问题已经刻不容缓,造成法官脱下法袍、放下法槌、选择离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也是基层法院的一名年轻法官,也许自己的亲身感受正是作为基层法院年轻法官生存状态的缩影。名校毕业的我们本身对于工作、薪资都有着过高的期望,但当被推到审判、执行任务的第一线,工作强度超乎正常量,晋升空间相对较为狭窄,职业荣誉感也随之下降,薪资水平更是与私企一般员工相当时,内心的不平衡犹然而生,随之萌生离意。就在此时,一些法官选择了遴选到上级法院,一些法官选择了投靠“私企”,还有一些则选择了自己在家做生意等等。我们不能客观的评判别人的选择是对是错,只是在追求自己梦想的道路上,我们必须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真正得到是什么?不是一时的高薪、不是一时成就感,更不是一时的意气用事,重要的是无论怎样的选择,我们都要坚持不懈的走下去,要知道只要根在、只要梦想还在,生命之绿便永存,这便是“树根精神”。 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在事业上和他的伙伴同样体现不同的追求,在苹果公司发展期间,有些股东觉得无法看到发展前景毅然决然出售公司股份,回归本来的生活,只有乔布斯坚持了下来,很明显,最后他获得了辉煌的成就,如果他当初选择“流星”,也许得到了一时的安享和满足,也就不可能成为计算机界这样一位标志性人物。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都是一个极其短暂的时间岁月,人究竟为了什么而活着?为了追求,为了梦想,那么“流星”与“树根”的选择题也就不言而喻了。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荔浦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