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安处,即吾乡
作者:罗婷 发布时间:2014-11-13 15:12:05
一直以来我就对苏州情有独钟,却始终没能成行。前段时间看《蒋勋说红楼梦》,读到他讲大观园那几回,对园林和苏州的向往就一发而不可收,当即决定端午假期非去苏州不可,总感觉那里有什么在呼唤我,而我必须孤身前往,一个人去静静感受。 在火车站候车的时候,看着手中怀抱婴孩的妇女和步履蹒跚的老人,我意识到我能在这样一个拎个背包就能出发的年纪踏上梦想的旅程,是怎样的幸福。下车出车站后,发现被淡淡雾气笼罩的苏州正飘着绵绵的细雨,斜斜地,不大,正好和我心中那种烟雨迷蒙的苏州吻合,心中大快,也不用撑伞,任它调皮地四处乱窜。我在找寻去拙政园的公交站台的过程中结识了一个来苏州出差的姐姐,她只打算在苏州玩一天,而且她和我第一天的行程大致相符,当即决定同游。进入拙政园,置身于中国四大名园之中,亭台、轩榭、假山、池沼、廊桥、窗槛一下子都涌入我的眼帘,让我感觉有点不真实,我居然真的已经身处于我心心念念的园林里了。我对园林设计可谓不通,我只是想静静地欣赏这些美景并试图凭着我原始的感受力去体会园林主人当时造园时的心情和别有用心。此园之所以名为“拙政园”,是因为当时园林主人已经无意于官场,故在此建造园林寄身于山水。园林讲究的是曲折之美,倡导的是道庄哲学,与儒家的正统相悖,强调自然和人的自由。拙政园不大,但一步一景,景与景之间衔接紧密,并且十分注重借景。园中遍植柳树和竹子,开满荷叶的池塘也是随处可见。拙政园的一大亮点就是荷花,可惜此时尚未开花,但在这清晨观赏遍布露珠的荷叶也是一大美事。有一座小亭名为“荷风四面”,对联为“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真真是名不虚传,十分应景。园中有一榭叫“藕香榭”,还有一阁名为“香洲”,已直搬大观园中的轩榭名。最爱“听雨轩”外的芭蕉,在细雨轻抚的清晨绿得发亮。园林会根据不同的季节和天气建造亭台,以便能赏得当时的美景,而听雨轩就适合在雨天坐在其中听雨打芭蕉,只可惜当时下的是绵绵细雨。池塘里,鸳鸯在荷叶间嬉戏,水波一圈一圈地荡开,直至延伸到荷叶下,好一幅“鸳鸯荷间戏水图”。最有诗情的要属“与谁同坐轩”,苏轼曾有一诗为“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诗人的那种孤独感一展无余。坐此轩中,就像穿过无声的漫长岁月,与古人有了一种奇异的连接,倒像是把那份孤独感都沾染了几分。 出得拙政园,又游览了博物馆和太平天国忠王府。之后我们去到我在平江路预定的旅社,我办理好入住并寄存掉背包。旅社在大片爬山虎的掩映下显得更加古色古香,舍内陈设仍保留着古老苏州的韵味,小院内植有各种盆景植物,经岁月涂染的窗棱镶嵌在这灰瓦白墙之内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入住妥当后我们在附近的观前街闲逛。那位姐姐六点要坐车赶去火车站,我送走她后折回旅社,在街巷中穿梭时竟感到莫名的熟悉,好像我就是生在本地,刚刚送走一个友人返回家里一样。在这建筑不甚高大的苏州,大多保留着旧时的模样,流水绕着古城穿流,游船在艄公的曲调中吱呀,一切都是那样安静祥和,心也跟着喜悦起来。后来才渐渐领悟,心安处,即吾乡。 夜晚在旅社附近小逛,见一极具特色的概念书店便走了进去。墙壁上满是各种明信片,原来顾客可以选择喜爱的明信片,然后投在那面有着365个小格子的墙壁上,每个小格子都对应着一天,名为“寄给未来”。我挑选了两张明信片,一张寄给最爱我的人,一张寄给我最爱的人。写好后把它们放在了合适的小格子内,从此刻开始等待它们到达未来人的手中。看着我所处的日期对应的小格子,想着那里面的明信片将在一年后的今天才被寄出,而此日期后一天的明信片却是一年前就已放入,不经有种时空变幻重叠之感。墙上那365个小格子中的明信片,不知代表了多少曲折的故事和美好的祝愿,就像365天都挤在一起絮絮叨叨,忘掉了时间,模糊了空间,就这样汇集到了一起。在这里,没有世事的沧海桑田,只有简单的美好和缘分的重叠。原来,幸福一直都很简单。 第二天早早地就自然醒了,清晨的苏州很是安谧美好。我沿着有名的凤凰街去网师园,顺便途径苏州公园。幸亏我方向感极好,虽在小巷内绕来绕去,但大致方向是没错的。偶尔问一问路,然后都会习惯性地说一声谢谢,可热心的苏州人却很认真地对我说不用谢的,让我大为感动。这种感觉我在青岛也有过,当地人也都热心友好。原来,幸福的人们都是相似的,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当一个地方的水土温柔多情,当地的人们才能心境平和,同时也能快乐、友好、自信。 网师园有一棵很大的凌霄花,无数橘红色的喇叭花从白墙上攀援而下,煞是好看。舒婷《致橡树》中一开始就说“我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但这丝毫不会为我眼中的凌霄花减分,相反,它们用艳丽的颜色装扮白墙,把平常化为了美丽。来之前就听蒋勋介绍了“看松读画轩”的对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对联的工整、对仗、押韵竟如此明白,然后就喜欢到不行了,及至看见,更是兴奋异常。园内特别重视从窗内往外看的景色,通常一轩内有几个不同窗花的窗户,而窗外植有不同的植物,有芭蕉、竹子、腊梅等,这样在不同的季节和气候,每扇窗户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园林主人特别重视讨彩头,在地上錾朵牡丹花,再刻一个“寿”字,就叫做“添福添寿”了。如果植有一棵金桂和一株玉兰的话,就名为“金玉满堂”了。我实在是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和讲究了。“网师园”中的“网师”即指“渔夫”,说明园林主人有退而归隐之意。所以,苏州的园林都是私家园林,故绝不会有北方皇家园林的派头和威严。 出网师园,我沿着平江路踱回来。平江路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街,是苏州古城内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历史街区。古街旁一条水道始终相依,不时有桥梁架起通向另一条古巷,两边黛瓦白墙的旧民居偶有墙体剥落,露出岁月的痕迹。平江路的店铺十分有艺术气息,光是那被爬山虎装饰的门窗、蔷薇烘托的庭院、凌霄花攀援的白墙就足以让你举起手里的相机。不单是平江路,这里的任一条古巷,庭旁的古树,路口的古井,墙瓦上的雕花、古街名、古牌坊,无一不在呈现一个立体的古城,带我们走进历史。我也特别喜欢这样在古巷里乱钻,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遇见什么惊喜,下一个转角将邂逅什么风景,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下一个迎接我的意外。 第三天本想去寒山寺的,《枫桥夜泊》那首诗总让我有个枫桥情结,但听说那里枫桥景区和寒山寺都要分开收费,商业性太重,加上假期一定会被游人挤满,诗人的那种孤寂心情是怎样都体会不出的吧。《涛声依旧》中唱道“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看来我是怎样都寻不到的,因为我不是张继,我们可以被诗人打动,但诗中的情怀只属于诗人和那个夜晚,后人再去也只能是附庸风雅了。苏轼有诗云“到苏州不游虎丘者,乃憾事也”,继而我决定转战虎丘。虎丘风景很美,号称“吴中第一山”,最有名的要数剑池下埋藏着吴王阖闾的墓葬,并有上千把古剑和陪葬品,至今还未开发。其次是有东方“比萨斜塔”之称的云岩寺塔,塔身倾斜度仅次于比萨斜塔。墓葬不开发的原因之一也是为防止震荡造成寺塔倒塌。虎丘虽说比较大,但还是步行为宜,因为里面有些景点像“万景山庄”“拥翠山庄”是坐游览车无法游览到的,为什么要让难得的亲近自然的机会又被商业化的贪图享受所替代呢? 留园离虎丘只有三个公交站远,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留园分为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东部以庭院取胜,北部为田园风光,西部具山林野趣。镇园之宝是庭院内的太湖石,集“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相机没电后,我索性就在池边坐下,正好旁边有评弹表演和游船上的古琴弹奏。虽说听不懂评弹的唱词,但只闭上眼单听韵律也足以让人感觉到曲调之美,此时最好什么都不想,惟静坐在水边感受着古老苏州带给我的最后的礼物,谁知一坐就是一个小时。于是信步在园内转悠,走累时就在流水旁的岩石上坐下,看着树上掉在水里的花叶随水漂流,就想起宝黛葬花那一段。想着他们也是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园林,在这样一个水边,对落花产生了一种大悲悯。与其说他们是对落花的怜惜,不如说是对他们青春年华消逝的惋惜。青春就是这样,美则更美,悲则更悲,一定要达到一个极致,没有俗世里的折中,没有君子所谓的中庸。 在对美丽苏州的无限留恋中我踏上了归程,这三天看似只是简单的旅行,其实感受都在一点一滴中。《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中引用了一句话说:“没有什么能够伤害你多过你自己狂躁不安的心,没有什么能帮助你多过你自己平稳平衡的心。”在法院工作至今,我想或许已经找到了答案。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