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我是法官我自豪
作者:韦茂忠   发布时间:2014-11-20 09:18:24


    出生在宜州市怀远镇偏僻小山村的我,小时候知道的职业很有限:犁田耙地挑粪种地的是农民、开车拉货的是司机,给我们上课的是老师,商店里卖东西的是售货员,护理公路的是道班工人等等。当提到理想这个问题时,懵懂之中想到的只是当老师,因为老师是我所知道的职业中最受人尊重的职业。

    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曾经只想报师范院校,可是考虑到自己患有气管炎,不适合经常说话,最终只好打消这个念头。父亲建议我学会计,可是我对数字毫无兴趣,所以不在考虑范围内。曾经想过学哲学,因为我更喜欢考虑类似于生命本质等一些虚无缥缈的问题,但是老师提醒我,学习这样的专业将来很难就业,于是在现实与虚无之中,我选择放弃了虚无。不知当时是什么原因法律这个专业吸引了我,使我这个在此之前对法律和法律工作一无所知的懵懂小伙鬼使神差地选择了它。

    大学四年一晃而过。对于一个象我这样就业无门的毕业生来说,没有太多的选择职业的机会。毕业分配时我阴差阳错走进了宜州市人民法院的大门,成为了法院的工作人员。

    第一次穿上法官服顿感高人一等,当时的灰制服、大盖帽、红肩章、国微,走在大街上,别人有意无意的注视,都会在我心里产生无限的自豪与荣耀。然而欣喜之情正浓之时,一件事却如当头一棒,把我从飘飘然中惊醒。一天,作为书记员的我随庭里的一位法官到医院调查一件案件受害人的受伤和治疗情况,医生口头介绍情况后,法官表示我们需要做一份笔录,请他配合。医生当即拒绝,法官耐心地劝导,医生态度强硬,就是不同意。无奈法官只好做罢。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愤怒,生气地对医生说:“作证是公民的义务,你不能拒绝作证!”医生冷漠地说:“我没这个义务!”我们只好悻悻地离开。这件事使我认识到,四年的大学学习在我心里种植下的关于法律的神圣与崇高还仅仅是一种理想,在我国,目前法律还没有受到应该受到的信仰,法官还没有受到应该受到的尊重。

    工作三年后,我成为了真正的法官。因为没有审判经验,所以开始办案时我总是畏首畏尾,生怕由于自己的无知而做错事。随着办案数量的增加,如履薄冰的感觉又与日俱增,当法官对我来说不是曾经以为的高高在上和轻松愉快,而是令人窒息的沉重。这种沉重来源于责任,因为审判权直接决定着家庭的离散、财产的归属,我的一念之差,对当事人来说可能是天大的影响。在这种重压下我谨小慎微,认真仔细,生怕因自己的疏忽出现难以弥补的漏洞。长期的谨慎练就了我严密的思维,沉重的责任迫使我去深刻地理解法律的精髓,以保证无论法律在明确规定时还是规定得比较模糊时,甚至在法律没有规定或规定相互冲突时,都能使案件的处理结果符合法律公平正义的本质。

    一位曾经在法院大吵大闹的老奶拿着调解书千恩万谢地走了,一位老者与儿媳的三个案件同时解决了,某厂100多户的集体诉讼、诉讼三年后与对方握手言和了……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受尽煎熬后,有时我得到的是这样令人欣慰的结果。这时我心底的自豪与喜悦不再象刚刚穿上法官服时的喜悦那样浅薄而短暂,我感觉自己的生命在工作中犹如夏花般绚烂。但是,当那个将儿子的遗体火化后又起诉医院赔偿的父亲经过我苦口婆心的劝导仍执拗地认为是医疗过错致其儿子死亡时,我因自己不能将他从痛苦中拯救出来而感到难过;当那个亲笔写下欠条拿了借款却不肯还款的女人在我再三讲明法律规定和其应当承担的还款义务后仍拒绝还款时,我为法律还没建立起权威而感到忧虑。

    这时候,我很自豪。我满足于自己利用法官的职业便利,利用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遵循法官的职业道德,将法官、法律之中蕴含的人情味体现无余。

    经过二十多年民事审判工作的磨练,我如涅磐的凤凰,摆脱了惶恐与沉重,变得沉稳、自信。因为法律的公平正义已经在我的心底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成为我的信仰,主宰着我的灵魂。虽然还有我没学到过的法学理论,虽然还有我没掌握的法律条文,虽然我还不能说服每一个当事人自觉履行义务,但是我相信,只要我有一颗公平正义的心,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现在回想起来,能够当上法官,完全是一次次的偶然促成,但是偶然与必然却又完美的结合,成就了深藏在我心底连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梦想。虽然高考时我还不了解法律,虽然参加工作时我还不敢奢望成为法官,但法律公平正义的内在本质恰恰与我的心理需求相契合,法律的精神无形中在我人生的各个关口召唤了我,使我能够从事我最衷情的职业,我是法官我自豪。

    法制的温暖并不来源于赢得了诉讼,回收了金钱,而是让人感动于这种平凡的亲情体现!我年轻时立志成为伟大的人,为人类做出卓越的贡献,如今人到中年,仍没有丰功伟绩,无法成为伟人已成定局,但幸福感和满足感却在一天天沉淀、厚重,我满足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成为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法官是我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平台,法律是我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载体,法院则是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沿阵地!工作20多年了,化解了多少矛盾,解开了多少心结,温暖了多少痛苦的心灵,我没有为自己做完全统计,只是我和我的同事们都有一种习惯:作为法官,不管分内分外,无论庭内庭外,如有需要,都责无旁贷,都义无反顾。

    我是法官,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我自豪。

   (作者单位:广西宜州市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李霄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5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