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们都需要前行的鼓励
作者:刘欢 发布时间:2014-11-25 13:56:59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大群人背着行囊准备离乡外出,车站预开了一个安检口,结果人群排起了很长、很长的队伍。车站工作人员见状,就又打开了另外一个安检口,招呼大家过去。这时,排在队尾的一批人,迅速拎起行李,冲在了最前面,排在队前的人无动于衷,而原先排在中间的一些人却产生了一丝犹豫,恰是这丝犹豫,使得无论在哪方都只能排在队尾了。 在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你我都不曾少见。那些处之泰然的人,是既得利益者;那些朝着新路径飞奔而去的人,是原本感到希望遥远的人,只不过他们赶遇上了好时机并急忙地紧紧抓住;而那些徘徊不定的“犹豫者”,则是困于选择,最终皆不可得。为什么要说这样一个故事呢,因为,它使我不由间联想到了时下动静颇大而系统内人员冷暖自知的司法改革! 每个时代都标有独特的主题,生存在特定时代下的人们也都肩负着相应的使命。法官这份职业,承载的是什么,我想不只是一笔养家糊口的收入,一点装扮门面的荣光,更重要的是一份把事实和价值审判投射于内心的良知自省和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前行的无畏担当。无所谓它到底是该高贵冷艳还是平实亲民,都无非是一种外在格调罢了,只要心中始终坚守法律精神,崇尚司法价值,高度信仰法治思想,就是有益于社会进步的。然而要做到这些,非有大环境的强力支持和一系列的人财物配套措施辅助不可。此次司法改革即是针对司法实践中的陈疴弊病狠狠落下几板斧,期望打通司法“任督二脉”,实现审判权力的正当归位,法院定分止争职能的本质彰显。在推动省以下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以及探索法官、检察官职业化、精英化的诸项改革中,法官员额制,法官遴选制以及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无疑是触动利益最大,触动灵魂最深的地方。一石激起千层浪,系统内的各种角色由此“上演”了一场不同的反应和行动。位置“靠前”的人,改革前后都是利益的既有保持者,“不动声色”是他们的独有标签;处于“末梢”的人,“垂涎”动刀之后的诱人“蛋糕”,想方设法拼命地往体制内钻;而那些“中间地带”的人群,看似方向多元,选择性强,机动灵活,实则是最悲催,“前不着村,后不见店”,向前要苦守不多的青春年华,转身则要忍受身与心的不堪之痛,告离曾经的所有。他们有的还在静静地承受,意识中保有丝丝期待,有的则早已投石问路,抽身而出,直奔其他良好的机缘。 改革自然要舍弃一部分人的利益来换取更为合理的秩序,这次改革初衷是为了打破以往的“司法劳工”窘状,突出法官的重要性和职业尊荣,并且推进法院地位的不断独立,促使依法治国的进程加快。其中,留住精英人才、留住坚守之心显得尤为重要。无奈任何改革都会有不尽完美之处,即使丢了芝麻捡西瓜也还是丧失了一些东西,现在司改经验尚未成熟,已经在系统内显现出了比较明显的三类人群“症状”,每个人都在“等待”着什么,结局或对自己有利或截然相反。总之,都像是处在一个迷茫的境遇中机械地做着事情,还不忘时时向外张望。 作为青年一代的八零后、九零后法律从业者,在这场改革格局中基本上要被划为司法辅助人员,也许原本从书记员到助理审判员再到审判员的职业期待下的满腔热情,因此会被浇上些许失落。然而正因为是年轻,能承受更多的生命之重,虽然前路带有未可知的色彩,只要心朝法治理想,就定会发出脚步坚定的铿锵。只是这一路上,艰难坎坷,迷离扑朔,不由得在内心里发出一声:我们,都需要前行的鼓励! (作者单位:安徽省祁门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