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官的节日回忆
作者:杨仓仓 发布时间:2014-12-02 10:39:52
2014年11月1日星期日,我拉开窗帘,推开窗户,迎面吹来一片清新的气息。电视画面里红旗招展,人员攒动,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国家机关领导、法学家、著名律师、社会各界知名人士齐聚最高人民法院,共同庆祝最高人民法院成立70周年。今天,全国人民聚焦法治法院。 我移步来到电视机面前,最高人民法院首席大法官正在介绍各位大法官、高级法官以及基层法院法官代表,“一级大法官李某某、二级大法官陈某某、一级高级法官……”今天,是全国法官的节日。 “法官”,曾经让我感慨万千的称谓。 “法官大人”,很多年前,当个别当事人这么称呼我的时候,我总是会很惊谔,“大姐,你律政剧看多了吧!”我怎么感觉这“大人”与封建帝王时代的“大人”差不多啊!当然,言词脱口而出,我已难阻止,我只能无奈地向她解释,我是法官,不是法官“大人”。那些年,我没有出过国,也没有去过香港澳门台湾,未能亲身体会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是如何称呼他们的法官们。我问自己,如果“大人”是对法官的尊称的话,为什么总是会让我感到别扭? “警官”,好像是当事人曾经叫我最多的称呼,谁叫我们以前是“公检法”三家连称呢!而且我们还是政法干警,当事人没有理由不相信我们不是“警官”啊!十几二十年前,法官们还是戴着“帽帽”的,那就更该称“警官”了。曾经的顺口溜——“大盖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至今仍会被人提及。 “我不是律师,是法院,我是法官。”曾经,总是会听到法官们在办公室里耐心地向电话那头的当事人解释,最终,那头有时还是似懂非懂。有时候,解释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不懂当地方言的外地人来讲。可是,我并不感到泄气,当年国人有“律师”的概念已经不错了。曾经,他们都不喜欢来法院,个个都更愿意找政府解决问题,即使是法院的生效判决,他们也要去找政府理论一番。 当事人还有称呼我名字的,叫我“小”字辈的,也有叫我“哥”字辈的,好像就这些了,但足以把我搞糊涂。我曾责问自己,名字,代号而已,法官们又何必强求当事人对自己的称呼?但我又想,如果法官连当事人对自己的称呼都纠正不了,法官们又谈何为法治作贡献?如果当事人连“法官”都称呼不来,我们的法治道路又会是怎样的坎坷啊! 所幸的是,我们终于走过了那段岁月。现在,全社会尊法信法守法意识显著增强,公民学法用法热情空前高涨,我们的法治前景欣欣向荣。 “铃……”电话铃声打断了我,我拿起电话,那边传来清脆的声音:“杨法官,祝你节日快乐……” (作者单位:江西省石城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