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法官的压力
作者:崔志强   发布时间:2014-12-03 08:56:10


    一起案件,当事人问我可有压力,可由他申请转为普通程序,我惊讶,怎么当事人这么“懂”,一是知道程序有简易和普通,二是感知我内心的压力。我谢绝了,我告知当事人是不可要求法院适用什么程序,而是由法院根据案情决定适用何种程序。对于他所言的压力我确实没有感觉到,他以为的通过网络和电视介入就可增加法院压力的想法,是错误的,媒体只能通过它的受众扩大案件影响,而不可能影响到法院的裁判。我哑然失笑。

    这种心理确实许多当事人存在,以为媒体一旦介入,舆论四起,法院就会考虑舆论,而不是仅根据法律和事实,致使许多当事人热衷媒体曝光和新闻报道,以为只要控制舆论就可左右法院的裁判。确实这些舆论的风起云涌,给法院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不得不考虑视听,不得不辟谣或做些澄清工作,但最终的裁判还是依据法律和事实,而不是将舆论倾向作为裁判考量。因为舆论往往随风跟帖者多,情与理的因素多,并且发帖者往往从他那一角度增删文字。法院的裁判者纵览全案,亲历庭审,事实他看得最清。

    法官有压力吗?确实如今案多人少的局面,加之司法公开,都是对法官一种考验,一种不小的压力。但至于案外因素给法官的压力我想是不存在的,如果法官存在徇私枉法,吃喝受贿,而案件又摆不平,感觉内心焦虑,那不是案件本身的压力,而是法官自寻的陷阱,只能自己悔不当初。如果清风明月,任谁监督、跟踪,你怕别人说辞,人家长嘴还不说话,舆论是开放的,特别是网络,如今人人都可发文字,如果堵塞视听,反而适得其反,畅所欲言,更能明辨是非,故而开放的舆论对法官是没有影响的。法官只忠于法律,忠于内心的职守。任何想通过外部压力干扰司法办案,那时一厢情愿,最终会不了了之,哑口无言。

    我感受过案件外部因素的巨大影响,当事人先是三天两头跑办公室,后宣判后,又赖在办公室不走,上诉后一边等待二审,一边往各个机关寄材料,当二审维持没戏,又在网上发帖,将基层与中院一并发难,说又要往上面搞,他有证据。领导看到后,找我谈心,我说有什么证据尽管嗮,我知道我内心是坦荡的,网上消息对我没有任何作用。

    这个案件我感觉确实复杂,因为几个兄弟姐妹为祖产争得面红耳赤,抛弃了所有手足之情。前面起诉过一次,因为证据的原因又撤诉了,现今已是第二次,但关系没有丝毫改善的迹象,仍是形同陌路人。原告说过,他不服一审将二审,并且请电视台介入,在网路上曝光。我听之坦然,曝不曝光跟我没关系,跟我有关系的是我是否认真审理了此案,有无偏颇或枉法,现在案件都同步录音录像,有的还网络直播。我院和当地电视台还联合办了一档庭审直击栏目,时常在电视上报道案件,你说案件的被公开披露可是家常便饭,也是司法公开的硬要求。

    法官的压力是其能力,案件类型越来越多,社会千变万化,而法律永远滞后,往往有时候就需凭着你的理解和社会经验断案;还有你的协调能力和化解矛盾能力,这都是当下亟需解决和提高的。法官的压力来自于内心的自省和追求,使案件审判在更高的层次上运行,而不是外部的的风吹草动。

   (作者单位: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李霄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5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