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平凡人生非凡心
——记湖北竹溪县人民法院优秀法官王静 作者:金波 发布时间:2014-12-30 08:36:23
面对人生,也许每个人都憧憬绚烂,但多数人终归平凡。正因为如此,那些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业绩的人,就格外值得我们尊重。 领导说,他不是什么“专家”,却有着奇法妙法,能让“死案”变“活案”;群众说,他是一位为民排忧解难的好公仆,“民意”把的准,“民福”谋得实;同事说,他是一位古道热肠,心系群众的老大哥。他,普普通通,他参加工作35年,先后多次被十堰市法院评为“办案能手”,被十堰市授予“先进个人”,更被湖北省高院荣记二等功,2013年最高院授予他“荣誉天平奖章”。他用平凡人生为我们书写了不平凡的启示:人民法官就是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创先争优、爱岗敬业,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他,就是湖北省竹溪县人民法院优秀法官王静。 一串平凡的事 王静的履历非常简单:1962年生于竹溪县蒋家堰镇;1982年10月到竹溪法院参加工作;1992年7月入党…… 不简单的是他曾获得的那些荣誉:年年的“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办案标兵”和一串串不平凡的小事…… 他干一行,爱一行。参加工作以来,王静在法院从事过民事、行政、执行等各种工作。无论在何种岗位,他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工作。2012年4月,为创建“无执行积案法院”,他被调入进入执行局工作,9个月的时间,他就执结各类案件91件,参与和配合他人执行50余件次,办理外地法院委托事项6件,参加重大执行活动4件次,案件和解率达到90%以上。 担任新洲法庭庭长期间,正赶上新洲法庭重建新审判庭。为了能够保质、保量、保安全地将办公楼建好,他除了外出办案,其余时间始终蹲守在工地上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先手让承包商大小返工六处。承办商和做工的师傅劝他说“老王你不要太认真嘛,这房子又不高,我们就是闭着眼睛盖也能用上几十年。”王静却说“公家的钱就不是钱?法庭建设是千秋大业,你们必须按规矩来!” 王静上了年纪,用电脑打字较慢,但他自己办的所有的案子的文书及归档材料仍坚持自己打,卷宗总是自己一针一线的订起来。年轻人要帮忙,他总是打趣的说:“你们年轻人不要小瞧我,我自己能行的,再说,你们年轻也要办案,还有内勤工作,可不敢耽误你们功夫。”和他一起搭档办案的都说:“老王就像老大哥一样,和他一起共事,舒心!” 在执行县信用联社申请执行龙明借款合同一案,因龙明外欠债务过大,能力受限,在执行中王静帮龙明向申请方说情,最终少掉几千元利息,龙为感恩要送1000元,他义正言辞的说到:“你有糖尿病,孩子在读书,急需用钱,这个钱用在你需用的地方,你的心意我接受。”在办理王娥申请执行王义相邻关系一案时,王义为了得到王静的“关照”,在办公室偷偷塞给王静3000元,王静劝他赶快拿回去,将钱用在封闭他和王娥相邻墙的18道窗户上,否则将强制执行。王义只好收钱走人,此案后来顺利执行。 一颗温暖的心 特蕾莎修女说:“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2012年,年近50的李英丈夫因交通事故去世,获得10万元的赔偿金,后其好友梁纯将这10万元借去做生意。同年,梁纯因生意失败,负债累累而逃匿。李英因弄丢丈夫的“尸骨钱”而终日自责以致精神失常,无助的李英只得向法院求助,2014年7月,案子交到了王静手上,当他看完卷宗,他的一个念头是“一定得替她把“尸骨钱”要回来。找不到梁纯,王静找到了梁纯的父母,虽然梁纯的父母一而再再而三的以“不知道”、“不关我们的事”为由不配合,但王静却没有气馁。有道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王静第七次登门时,梁纯的父母表示愿意代女还债。 今年58岁的肖文是蒋家堰镇老实巴交的村民,去年他受何意的雇请参加谷竹高速的建设,和他一起的还有本县的与他年龄相仿的6人,工作四个月后,何意却始终没有给付任何工资报酬。肖文等人多次催讨,何意都说没钱,后来甚至避而不见。为了讨回工资,肖文等人分别向法院起诉何意,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到了王静的手上,7位老人坐在王静的办公室里,王静的心里沉甸甸的。何意为了躲避要债的和法官的执行,天没亮出门,凌晨才回家,为了送达王静不得不蹲守在何意的门口。十一月的秦巴深山,夜深雾重,寒意袭人,可蹲守在何意门口的王静心里却只有办公室里那7个佝偻的身影。在连续三个晚上的蹲守后,终于找到了何意完成了送达。但收到执行通知书的何意完全没有履行的意思,仍然早出晚归和法官“捉迷藏”,为了找到他,王静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蹲守,找到何意后,王静再次向他阐明了拒不履行的后果,并放出话来:“你不出现、不还钱,我天天晚上去你家门口。”不知道是明白了法律后果还是被王静的决心打动,不几天,何意送来了7位民工的工资,看到7位念过半百的老人用颤抖的手在领条上按上红手印,王静心里的石头也终于落了地。 一份深沉的情 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0岁,带着对法院工作的憧憬和对法律信仰的热忱进入法院,从此案卷等身,青灯长伴。三十三年过去,童颜不再,华发早生。 我们可能知道三十三年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但却不知道一个人坚持一个岗位三十三年需要怎样的执着与坚守,需要多少的付出与热爱。 20岁参加工作的他,先后在五个条件艰苦的基层法庭工作了26年。那时候,法庭没有车,出入都是步行,他的脚印遍布竹溪的山山水水。 效率与质量源于素质。他深知,法官要执法用法就必须比一般人拥有更高的政策理论水平,才能让当事人心悦诚服,才能保证法律的公正性。为此,他不放过任何一次业务学习的机会,有什么法律法规出台他总是第一时间关注和学习。一次,书记员草拟了一份文书,这本是一个很普通的文书,基本不会有问题,但他一看就发现有个很大的“错误”,法条用“错”了,因为法规刚刚修改,法条的顺序有了变动。书记员一查,果然像他说的那样,不禁对这位老大哥愈发崇敬。 法庭案多人少,所以王静周末办案夜里加班是经常的事,甚至逢年过节也不能好好休息。2014年春节期间,家住武汉的孟女士为了与竹溪新洲乡的柯某离婚专程赶来竹溪找到时任新洲法庭庭长的王静,了解情况后,王静连忙驱车找到柯某和孟女士开展调解,最终双方协议离婚,结束了两人纠缠多年的不幸婚姻。案子结束后孟女士激动地握他的手说道“我专程从武汉赶到竹溪,原计划你们会过完元宵节才受案办案的,真没想到你们在两个小时之内就解决了已折磨我多年的婚姻之痛,为我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我真正感受到人民法院将司法为民落到了实处。” 王静患有心跳过速、痣疮病症,特别是热天步行过久非常难受,又是一人在竹溪,妻子女儿没在身边照理,她们曾几次催促让其住院手术治疗,都被王静以等到稍闲时再治而至今未治,院领导也多次让他休假治疗,他总是说“再等等,等闲一点再去。”可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他能闲下来。 莫道桑榆晚,余晖耀天平。今年53岁的王静仍然活跃在审判执行的第一线。他常说:“要把办案当成一种乐趣就不觉得累了。”王静实干苦干的滴滴汗水,如涓涓细流,滋润着竹溪百姓的心田。他还说:“也许我会一辈子平凡,没什么轰轰烈烈,但因为有了法袍与法徽,我的平凡就与别人的平凡不一样。”是的,也许王静就是这样一个不很起眼的人,但他所做的、所说的却与常人不同,他的人生因为不一样的平凡而精彩。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