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冬日凭吊圆明园记
作者:郭来生 发布时间:2015-01-28 15:17:07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这段文字我在中学时曾读过,出于法国文学大师雨果之笔,真实讲述了圆明园之劫难。圆明园,历经清中期150多年的营建,集中西园林艺术为一体,为我国造园史上集大成者,号称“万园之园”,不幸毁于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之时,现仅存遗迹。 曾几何时,我沉浸在圆明园曾有的辉煌之中,而不愿去触碰那段屈辱的历史记忆。二〇一五年一月份的这个冬日,我却真真正正地站在了圆明园西洋楼遗址景区,放眼望去,一片苍凉扑面而来,残垣断壁,满目疮夷,或立或卧的残损构建倒在杂草之中,使原本空旷的废墟更加的空旷,这些劫后余生的石质残件细部,透露出昔日雕刻的精美,在不经意间向世人昭示了往日的华美风采,也记录了西方列强对我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 站在冬日的寒风里,心情是无比的凝重,行走在这些遗址中间,似乎听到了石头在哭泣,我们在咒骂西方帝国主义,控诉列强的罪行时,是否真正思量过,是什么造就了圆明园的悲剧。提到这里,大家都可能会说,如果清朝政府进行改革,向西方学习,就会国富民强,就不会发生侵略,可历史不容假设。“葡萄有牙也可,西班何物,竟也发牙?”这听起来像是笑话,却是清末真正发生的事情,这是清朝官员的无知,饱读诗书的官员尚不能放眼观世界,何况平民百姓乎。当洋枪洋炮打来时,才发现大刀长矛已没有用武之地,可为时已晚,只能任人宰割,这是清朝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 圆明园的劫难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绝不能固步自封,时刻需要睁开眼睛看看外面的世界,只有对比,才能知道自己的差距,才能知道自己真正的实力。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