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大山下的雪
作者:张瑜   发布时间:2015-02-03 08:50:41


    没有经过刻意地选择,不过是在一个大家都觉得方便的时间段里聚在一起,走在通往老家的路上。快要接近目的地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高耸的孤山,从冰雪上折射出来的光线刺痛了大家的双眼。登到高处眺望,只觉得大地皑皑,丛林隐象,四面皆雪!白山,白路、白树。冷风乍起,莫名地从心底深处滋生出几分悲凉肃杀的情绪来!

    回想中学时代,毛主席的一篇《沁园春·雪》,北国冰封千里的壮观景致深深映入脑海,很多时候,我会悄悄思索,北国的冰雪我家后山上的雪有什么区别,到底是北国的雪壮观还是我家后山的雪壮观呢?到底是北国的风光漂亮还是我家后山的景致吸引人呢?

    我的老家,在一个海拔1600米的高原上,每年一到冬天,它总是第一个向大家透露出讯息的,因为大雪纷飞,覆盖四野。放眼周围,满山皆白。只能隐约见目光所及之处那连绵起伏的白色丘陵如龙腾虎跃。正是“千里冰封,原驰蜡象”的真实写照,那时候,我知道我家后山的一片风光足与北国比拟。那情那景,至今无法忘怀,总让我魂牵梦绕。

    高中毕业进入大学,再回到老家时,已物是人非。煤矿开采造成地质灾害,山下的人们被迫搬离世代居住的祖地,我家也不得不怆然而心酸的远离故土。老家的雪景,时时在脑海里浮现。不论是儿时经常和伙伴扛几根板凳,在小路间滑行的场景;还是曾经推着铁环在山间奔跑的记忆;亦或是在尺深的雪地里打雪仗的场面,都只能在午夜梦回里闪现了。

    现在偶尔回老家拜坟,山上山下,盛雪依旧。当年炊烟缭绕的山寨已烟消云散,故居房屋处已荒草丛生,断瓦残垣。再也见不到温柔袅娜的云雾,再也找不到山间鸣唱的精灵。带着我那四岁尚且懵懂的侄子回去,再多的语言也无法让他明白这是长辈的故居。映入眼帘的只是那还在雪地里觅食的野鸡。空旷的雪地原野只有我孤独远眺,身边陪伴再多的人却再也找不回儿时的温暖。山还是那山,地还是当年的地,而那承载了我整个童年生涯的故居,只能伴随着纷飞的雪花,永远铭刻在我孤寂的灵魂里。

    离开的时候,我忍住想要回头的欲望,就怕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在已经开始崩塌的大山面前流下眼泪来。我想,它未必愿意看到我的泪水,就像迟暮的老人总是不想让初恋情人看到自己的容颜一样。

    不过我已经明悟了,我家后山上的大雪,肯定比北国的壮观,我家后山上的景致,肯定比北国的风光漂亮,无关其他,只是心境。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西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李霄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5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