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名预备法官的清廉追求
作者:丁鑫 发布时间:2015-03-06 13:29:20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意思是说,人最大的罪恶,就是放纵自己欲望;最大的祸害,就是不知道满足;最大的灾难,就是贪得无厌。 人类从蒙昧时代起就近乎本能地将“廉洁”视为各行各业的操守底线,但古往今来,没有一份职业能够像法官一样,在“廉洁”这一点上要接受全社会如此多近乎苛刻的挑剔,也没有一份工作能像法官这个群体在这一点更能触动公众的神经。为期不长的法院工作使我深深地意识到,法官不仅仅是依靠法律条文调整社会矛盾,而应有更高的理想与追求。我常常在思索,法官的追求到底是什么? 感悟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我想,清正与廉洁应当是一名法官坚持不懈的追求。记得有一个炎热的下午,一名患有青光眼的老妇人来起诉同村村民归还借款2万元。她是生活的弱者,经济上并不宽裕,残缺的身体、树根般斑驳的双手都记录了她饱经艰辛的人生。第一时间热心接待、积极帮扶是我们立案庭的职责,于是,在庭长的调解下,被告当庭还清借款。那位青光眼老人拿回了自己的血汗钱,便硬是要把20元钱塞给庭长,说是让我们去买个西瓜解暑,以报答我们帮她追回借款。我想着买个西瓜根本值不了多少钱,就算收下了也绝对算不上受贿,没想到庭长却坚定地拒绝了。她说,不论财物价值轻重,我们都应始终保持一颗“廉洁之心”。 的确,心存不廉,就会导致行为不公,而不公的裁判是人民法院的天敌。若司法本身腐败,很容易降低司法公信力,长此以往,则再没有人愿意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整个司法体系也将因失去民心变得软弱不堪。 穿过历史的尘埃,那些面对利诱、黑暗和不公,拍案而起的浩然正气,成为中国人精神家园的一座丰碑,这种用生命和鲜血写就的高尚,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脉,直到今天还在感动着我们。京剧《铡美案》是人们最喜爱的京剧剧目之一,自诞生以来之所以久唱不衰,就是因为它将善良平民告倒作恶权贵的畅快感演绎得淋漓尽致。解读中国人“清官情结”背后的历史密码,那就是对公平正义和政治清廉的不懈追求,而法官便是肩负着惩恶扬善职责的那个人。令人欣慰的是,在我们的法官队伍中,涌现出许多人民满意、清正廉洁的好法官,他们代表了法官队伍的主流。同时,也遗憾地看到一些意志薄弱的法官见利而忘义,背弃了法官的职业准则。 莎士比亚曾说过“皇后的贞节,不容被怀疑”。法官的公正廉明即使被民众怀疑都不准有,当然更不准许有这种事实存在。我们要做到公正廉明,不是嘴巴说说,心里想想就可以达到的,它要求我们不为名利所缚,不为私欲所动,抵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就是要在各种诱惑的考验面前,做到“灯红酒绿不入眼,不义之财不伸手”。守得住清贫,就是要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耐得住寂寞,就是要远离觥筹交错,在无数次明智的选择中始终坚守着一份孤独。 上善若水,廉洁的力量就像水一样,无形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为亿万华夏儿女的生存发展,提供着绵延不绝的源头活水。我将以神圣法律作为终生信仰,视清正廉洁为鞭策动力,去探求公平与正义这一法律精髓,去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这,就是我作为一名预备法官无怨无悔的追求。 (作者单位:福建省泰宁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