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明散记
作者:崔志强 发布时间:2015-04-07 09:44:58
清明又是千年不变的雨,飘洒在今日的天空。 因雨,思绪多了份惆怅。 和妻子一道,先是到了爹爹奶奶的坟。在公墓,已形成气候,故而人和车都络绎不绝。费了些时间和精力穿插。老远即听见鞭炮响和幡在清冷的天空飘荡。人的思绪也被牵进那种时空中。人多了份舒缓。虽是仲春和暮春之交,百花峥嵘,绿色欲滴,但人的兴致不在赏花和撷绿上,而是奔向先人的安息地。不管路途多遥远,不管事务多繁忙,都千里迢迢,都抽出身去逝者的墓前凭吊一番。路途多了外地车辆,公墓临近的高速也比往日繁忙些,车急速驶过。我在近旁,和爹爹奶奶的墓地只咫尺之遥,骑个电瓶车也只是十多分的路程,故而不必规划,故而可随时出发。车驻在很近的地方,然后步行个五六分的路程,即抵达爹爹奶奶的安息地。墓的方位很熟悉,不需寻找和打探,老远即看见那方熟悉而朴实的墓。三叔已在祭扫。他的儿子也在此安息。独子。想起那个年轻的生命烟消云散,我的心就一阵隐秘的疼痛。但我看不见三叔悲伤的表情,沉默而淡然,和我们只是淡淡招呼,也许时间抹平了许多,也许悲伤只是埋藏心底。我们等三叔慢慢祭扫完毕后,才安然、有条不紊燃放鞭炮,然后焚纸。等到按程序上香时,妻突然发现购买的香没有携带,嘴上念叨不歇,我则曰,没拿就算了,心意到了就行了。毕竟这只是形式,向先人寄托哀思的形式,至于你采取什么方式和仪式那是个人的事体,只要在祭扫的日子里站在墓前。遇到许多熟人和认知的面孔,不管身份多高,或是职业多卑微,这一天我们都是平等的,面对先人我们永远是跪拜纪念者。 上了爹爹奶奶的坟,然后来到外婆的坟。外婆是个慈爱的人,每当走到她的墓前,我的头脑中都淡淡浮现那个脚步颤颤巍巍、个头不高的老人,然后步向她那个千年不变的淡红色抽屉或是木头箱,摸出我们喜欢吃的糖点,如带粉的柿饼,如雪花糕,如酥糖,如……让我们很是怀念那间小屋。如今老人已永远在另一个世界,与我们永不相见。刚到时,妈和小姨刚好在焚纸跪拜。我们说笑了两句(小姨永远是个开心开朗的人),然后两位老人并肩走了,我们就慢慢忙我们的事体。照例的程序。在观察墓碑时,突然看见父亲的名字。父亲的名字用方框圈起来了,就是说在立碑时,父亲已先人已逝。让我陡然升起一股淡淡的伤感。我们也是中年,快步迈向老年。生命不容细想和耽搁,该珍惜和快乐当行使。 当走向山麓,回到车水马龙的生活,我知道和一个节日告别,和一些先人分别,生活是我们接下来的现实。清明祭扫让我们不仅履行一种形式,也在例行的形式中感悟一些道理,体悟一些世事。人生的经验就是在这些世俗的形式中生发和积累。 清明,让我们清楚明白一些过往的感情和世事,让我们在之后的生活多些明白。 (作者单位: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