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草木的味道
作者:张智全 发布时间:2015-04-20 10:32:11
湖南的人说,对于故乡的回忆,最多的就是满嘴的槟榔味儿。槟榔味儿,俨然成了故乡的味道。 对我来说,故乡既没有什么名优特产,也没有什么如诗似画的风景,惟有满地不起眼的草木,始终在记忆中葱茏一片。于是,草木的味道遂成了我故乡的象征。 车前草 车前草是一种最不起眼的草儿,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只要有点泥土,它都能扎堆生长。不管生存环境如何恶劣,它始终不曾放弃对生命的执著追求。故此,车前草是故乡见得最多的一种草儿。 车前草又名车轮菜,为车前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根茎短缩肥厚,密生须状根。不仅可以食用,而且还具有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药用功效。因为这个缘故,车前草成了人们的最爱。 阳春三月,车前草漫山遍野疯长。孩童时代的这个季节,是家家户户青黄不接的时候,车前草遂成了人们果腹的首选。清晨或傍晚,总会见到大姑娘小媳妇以及小孩,三五成群地挂着篮子,四处采摘车前草。采回来的车前草,洗净后放在滚烫的沸水中,轻搅几下,和着少许的玉米面,再放上少许盐巴,清香扑鼻,令人食欲倍增。记忆中,车前草和玉米面熬制的糊糊,一直是农历二三月的主要口粮,待到农历四月土豆成熟后,车前草才退出人们的饭碗。 如果说当口粮是车前草不可磨灭的贡献,那么治病则更是它最大的功绩。无论是大人小孩,还是饲养的牲畜,如果排泄不畅,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用车前草熬汤。说也奇怪,人也好,猪牛羊等家畜也罢,喝了几碗车前草的汤水,保准药到病除。农村小孩喜欢疯玩,难免会遇到皮肤被划伤出血之事,人们又是用车前草来止血。直到今天,老家一些年纪大的长辈,还保存着用车前治病的传统。 感谢车前草,它不仅缓解了人们的饥荒,还治愈了病体,其功绩,永远令人铭记! 牧羊墩 牧羊墩,名字怪怪的,究其实质,它与山羊息息相关。据村里的老人讲,它是山羊最喜爱的食物,其根部的叶子与山羊的蹄印相似,故而叫牧羊墩。从植物学的角度来看,牧羊墩是类似车前草之类的一种野生草本可食用植物,它高可达50厘米,叶基部着生,齿形剑状叶,白色小花。其叶片沸煮后,味类似卷心菜,可与其他食物混合食用。 牧羊墩尽管外观朴实无华,但却深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那些养羊的农户。小时候,村东的李大爷养了十几头山羊,需要经常采割牧羊墩,以备雨天羊们食用。李大爷管采割牧羊墩叫弄,其理由是没有牧羊墩,羊儿就要挨饿,牧羊墩功劳极大,怎么忍心下手采割?一个弄字,形象地道出了牧羊墩在李大爷心中的份量。而更叫人难以置信的是,后来李大爷吃羊肉,竟然能分出羊儿是否系吃牧羊墩长成的。凡是没有吃牧羊墩的羊肉,均上不了他的餐桌。直到现在,老家还保留着须吃牧羊墩喂养的羊肉的传统。 牧羊墩除了是山羊可口的食物外,也还是人们不可缺少的常用药材。它具有清肺化痰、清热解毒、镇痛和治伤风等特效,《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上品之药。村里人每遇到伤风感冒或皮肤被划伤之类的小毛病,大多采摘一把牧羊墩煎熬后内服下去或将鲜草捣烂后外敷在伤口,绝对管用。记得有一年夏天,我和儿子回老家省亲,儿子不幸染上了伤风感冒。亲友们随便挖来一簇牧羊墩,煎熬后给孩子服下,不到一个小时,儿子又活蹦乱跳了。我感慨万分,俯下身子,轻轻地抚摸着那已赴汤蹈火而面目全非的牧羊墩,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青冈疙斗 青冈疙斗,其实就是青冈树的根部,因其形状大如斗,而老家人又喜欢叫疙瘩为疙斗,所以有此名。 老家多山,青冈树漫山遍野,家家户户煮饭烤火都离不开青冈树。人畜的一日三餐,需要青冈枝叶燃烧的能量;冬天取暖,青冈疙斗绝对是主力。秋天收割完地里的庄稼后,难得清闲的人们便到山里把青冈疙斗挖出来,放在院坝里晾晒。隆冬时节,北风呼啸,天寒地冻,早已晾干的青冈疙斗便会欣然登场,以其灼热的火光为冬日的农家增添了难得的温暖。老家的人常说,没有青冈疙斗,烤火取暖便没有味道。因为青冈疙斗不仅燃点高,而且燃烧起来没有烟雾,且没有一般柴草取暖落得满身尘灰的烦恼,故而家家均把青冈疙斗作为取暖的必备之物。尤其是在年味儿渐浓的腊月,一家人围坐在熊熊燃烧的青冈疙斗旁,吃着火塘上方鼎罐里的粉条炖猪肉,杯盏交错,尽享家庭的温馨,其乐融融的情景,至今还难以忘怀。 几十年后,在城里安家落户的我,每到年末,总会带着妻儿回老家祭祖,总要想法设法重温一下青冈疙斗的温暖。只是,随着电炉的普及,想要烤上一次青冈疙斗之火,还真不容易,多少有些惆怅和失落,而青冈疙斗那曾经的温暖,也就成了记忆中挥之不去的情结。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