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院> 工作通讯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延伸行政审判职能 做依法行政好参谋
——鱼峰法院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5-04-23 15:48:17


    “一个案件的案号表述不统一,容易使当事人产生混淆和误读,群众会认为管理部门制作法律文书不严谨,因此,我们建议实行一案一号。”3月18日下午,广西柳州市鱼峰区人民法院法官讲师团成员、行政庭庭长王擎晴以及该庭审判员覃艳来到区政府机关,为鱼峰区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的30余名领导干部解读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讲课中,鱼峰法院对于行政执法中涉及的文书案号提出司法建议,并与在场的领导干部进行深入的讨论交流。

    近年来,鱼峰法院前移工作重心,积极延伸行政审判职能,围绕服务发展大局,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当好参谋,通过加强与政府机关的沟通交流、为政府机关提供法律培训,提出司法建议以及延伸行政协调服务等形式,形成了行政审判与行政执法的良性互动,促进政府机关依法行政,妥善处理行政纠纷,为辖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加强沟通交流 做好规范引导

    积极进行工作走访。2014年11月,针对行政案件审理过程中反映的热点、焦点及难点问题,鱼峰法院行政庭对执法局、环保局等多家执法机关开展集中走访活动。走访中,该院搜集他们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和对法院行政审判工作的意见,并对各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及时解答。同时,对行政机关执法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有疏忽的行为进行提醒。

    在对广西柳州市柳东新区征地办事处针对征地拆迁工作问题进行的走访中,对于部分村民坚持认为开荒集体的土地属于村民个人所有的观点,鱼峰法院行政庭庭长王擎晴给出了具体的法律建议,“根据法律规定,村民开荒的土地也是属于集体的土地,行政机关可以向法院申请启动司法程序解决征地问题,但为避免矛盾扩大化,行政机关还是应当耐心与村民沟通,寻求最好的解决办法。”柳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钟剑敏对于鱼峰法院的走访交流之行表示感谢,“鱼峰法院的法官们带来的都是专业的法律建议,对于我们征地拆迁工作的推进有很大促进作用。”

    开展送法进机关活动。送法进机关是鱼峰法院法官讲师团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并针对机关的普法宣传进行专门的人员配置和课程设计。2014年,鱼峰法院法官讲师团应鱼峰区执法局、鱼峰区法制办、柳州市房屋登记管理中心的邀请,共开展3次进机关的普法讲座活动,参与授课人数约300人。“对于一名新进的执法队员来说,鱼峰法院法官为我们上这一课真的是非常受用,通过学习和培训知道一名合格的执法者的标准是什么。”

    在对鱼峰区执法局新聘的42名队员进行执法培训上,鱼峰法院讲师团法官为新进的执法队员讲解了新修行政诉讼法修改亮点、行政法基本法理,以及行政处罚法等重点内容。在为柳州市房屋登记管理中心的讲座授课中,法官讲师则侧重房屋登记管理的形式审查方面及审核程序环节应注意的法律问题,并进行详细解读。“房屋登记审查是我们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鱼峰法院法官给我们上这一堂法制课,更有助于提高我们工作的严谨性。”该管理登记中心工作人员小李对此类授课十分感兴趣,并希望法院以后多提供一些这样的学习机会。

    发出司法建议 做好策略指导

    “本院在审理陈××诉你单位行政裁决纠纷一案中,发现拆迁人在房屋估价机构的选取工作程序中存在一定瑕疵。为此,特作如下建议:……”2015年3月,鱼峰法院向桂林市某行政机关发出今年的第一个司法建议书,建议该机关在向被拆迁人发送选取房屋估价机构的通知及选票时,如果被拆迁房屋系多人共有的,须对应房屋产权证上登记的产权人逐一发放。鱼峰法院重视对行政诉讼案件进行梳理,尤其对经常作为被告的土地、公安、交通等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分析,是属于程序违法还是实体违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充分利用司法建议所起到的功效,根据发现问题的典型性,有针对性的提出切实可行而又使被行政机关易于接受,易于操作的司法建议,使司法建议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加强行政协调 做好纠纷化解

    “阿姨,吃过午饭了没有?我们有一些案件的新信息想要跟您聊一下……”2014年10月25日,周六,为做好一起征地拆迁纠纷的协调工作,鱼峰法院行政庭庭长王擎晴再一次来到了天山路王阿姨的家中。  

    由于窑埠古镇等政府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需要,征地拆迁工作引起的诉讼纠纷在鱼峰法院的行政审判案件中占很大比例。2014年,鱼峰法院共受理了23起当事人因执法局对违章建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而进行诉讼的行政强制拆除案件。该23户涉拆户在违章建筑拆除过程中,以有证房屋补偿过低、安置房没有到位等要求拒绝签订补偿协议,导致拆除工作一度受阻。鱼峰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主动上门向当事人做法律解释和说服教育工作。经过法官的耐心劝说,有17户主动签订了补偿协议并撤回起诉,剩余的6户思想观念和态度也有很大转变。



责任编辑: 李冬冬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5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