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木棉花开
作者:黄智   发布时间:2015-05-12 09:30:33


    四月,木棉花开。

    木棉,一种生长在南方的普通树种,树形高大,雄壮魁梧,枝干舒展。而木棉花红如血,硕大如杯,盛开时叶片几乎落尽,远观好似一团团在枝头尽情燃烧的火焰,满树火红,极有气势。因此,历来被人们视为英雄的象征。

    而此时的南方,正是乍暖还寒之时,天空中飘着蒙蒙细雨。57岁的对越自卫反击战退伍老兵张永全身着老式军装,站在一座巍峨高耸的纪念碑下,默默地望着上面赫然写着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然后拿出勋章,颤颤巍巍地挂在胸前,拄着拐杖努力地挺直腰背,抬起右手,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默默站在张永全身旁的,是张永全的小女儿张英。张英担心父亲跌倒,总是小心翼翼搀扶着父亲。“父亲每年都会来这里缅怀牺牲的战友,这里有他一位非常重要的故友。”张英一边用手指着一处碑文,一边说。

    张永全在女儿张英的牵引下,来到一处碑文前,一边用左手托着老花眼镜,一边用右手摸着上面刻下的字。墓碑上写着:杨冰,广西龙州人,1977年3月入伍,共青团员,1979年2月19日牺牲,终年21岁,立二等功一次。

    墓碑前,放满了各种敬献的鲜花和花圈,可以看得出最近这里举行了一场又一场庄严而隆重的祭奠仪式。而面对眼前的一切,张永全内心汹涌澎湃,却说不出一句话。

    几天前,张永全在女儿的陪同下,又一次来到邻县的一个边远山村,去探望另一位非常重要的故友。

    他叫丁茂山,与张永全、杨冰同岁,都是1958年生人,又是同年入伍,三人还在同一个连队服役,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面对着每年都会固定来访的张永全,丁茂山依旧如故,弄了一桌菜,温了一壶酒。二人把酒对酌,忆往昔岁月。

    1979年2月17日,丁茂山、张永全、杨冰三人跟随部队奔赴越南前线。2月19日,在弄梅隧道的战役中,中国军队伤亡惨重。张永全、丁茂山、杨冰三人跟很多士兵一样,受命每三人组成一小组,到附近山地掩护坦克部队前进。

    在枪林弹雨中,张永全、丁茂山、杨冰三人冲出重围,来到附近的一处小山丘上掩护坦克部队前进。在张永全、丁茂山、杨冰等许多战士的掩护之下,坦克部队终于全部通过了弄梅隧道。

    然而,张永全、丁茂山、杨冰三人最后撤离的时候,他们三人遭到残留的一股越南游击部队围击,双方展开的激烈的战斗。而在战斗的过程中,杨冰中弹牺牲。丁茂山为掩护张永全撤离,自己留下单独与敌人战斗,最终被越军俘虏。

    丁茂山谈到这,哽咽了许久,也沉默了许久。随后,他从桌下拿起酒壶,塞了满满的一杯,一饮而下。

    正是这一场战斗,张永全、丁茂山、杨冰三人原本几乎相同经历的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归路和命运。张永全最终找到了大部队,享受着凯旋归来的鲜花和荣耀。杨冰的遗体被抬回国内,在人民英雄的墓碑下永垂不朽,受世人的缅怀和敬仰。而丁茂山,在战后以俘虏交换的方式回国,这个猛打猛冲、战斗到最后的士兵,没有任何功劳,最终被革除军职,遣返还乡。

    按照现在的理解,在战场上俘虏和被俘虏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可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特殊的逻辑和特殊的价值观,却让一个英雄受尽了委屈。

   “我受得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却无法忍受自己人的误解和轻慢。”丁茂山一边用手擦去自己控制不住的泪水,一边说道。

    张永全看着激动不已的丁茂山,心中无限感慨。他肃然起身,向丁茂山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在他心中,丁茂山是一名真正的英雄。

    站在巍峨高耸的纪念碑下,张永全想到几日前拜访丁茂山的情形,再看着已故战友杨冰的碑文,心中无限感慨。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和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一年一度,木棉花又开,满树的火红,如英雄归来。

   (作者单位: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李霄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5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