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青年干警“活”起来
——三元法院青年干警培养纪实 作者:王伟来 陈忠 洪培芸 发布时间:2015-06-09 14:35:31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我宣誓: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忠实履行法官职责,恪守法官职业道德,遵守法官行为规范,公正司法,廉洁司法,为民司法,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奋斗!”。近日,7位新任命的“80后”法官与众多资深法官一起在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人民法院会议室,面向国旗庄严宣誓,表达对法律事业的热爱与忠诚。 这批“80后”青年法官的快速成长,有效缓解了三元法院长期以来队伍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窘境。如今,他们活跃在三元法院各个审判执行工作岗位上,也逐渐成为审判事业的中坚力量。 引智铸才:培养掀起“青年风暴” “2014年我刚到任三元法院时,35岁以下的青年干警屈指可数,干警队伍严重老化,而且干警队伍学历层次偏低。面对上级法院下达的调研课题,有时竟找不到人来承担。”回忆起近年来调研课题近乎无人可用的窘境,三元法院院长杨少勇和党组成员们仍历历在目。 日前,三明市左岸名都小区80余名业主因海联翔物业公司启动小区地下停车场收费,找物业公司理论,并与物业公司保安发生冲突。 三元区城关街道、派出所、司法所等相关人员与三元法院建新社区法官工作室法官青年吴芳立即组成联动调解小组,参与纠纷化解,先后8次召开小区业主代表与物业公司调解会,进行释法明理工作,最终,双方均表示不再相互僵持,并就赔偿和善后处理达成一致协议。 在三元法院像吴芳这样嫩肩挑大梁的例子俯拾皆是,作为“80”后青年干警,他们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三元区辖区街道的“驻社区法官”。 补充新鲜血液,招录年轻的优秀人才进入法院队伍,成了该院党组的当务之急。近年来,三元法院将空缺和新增编制全部用于招录年轻干警,先后招录80、90后干警32人,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该批青年干警已经占到了全院干警的42%以上,为三元法院审判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回校园:重返课堂“充电” 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是重视培养青年干警的关键环节。这批80、90后干警大部分是从家园到校园,毕业后一脚跨入法院大门的,他们学历高、理论基础好,有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但审判实践经验不足,社会生活经验欠缺,限制了青年干警的成长。 面对这些初生的“牛犊子”,怎样让他们迅速地转换学生到法院干警的角色,尽快地适应法院工作环境呢?这又成了一个摆在法院领导面前的难题。 该院始终坚持“送出去”的发展战略及青年法官培养工作机制,让青年法官重回大学课堂“充电”,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带着审判实务中遇到的问题向大学教授、研讨,并完成下达调研课题。让人民陪审员走进大学课堂,提升陪审员的法学理论水平和司法工作能力。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提高了对法官应具备素质的认识,在庭审驾驭能力、审判法律适用能力、裁判文书制作能力等方面得到了较大提高,并在如何做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官上也有了清醒的认识。”三元莘口法庭法官张明健参与培训深有体会地说。 5月中旬,三元法院组织10名青年干警和4名陪审员到泉州华侨大学法学院进行为期一周的司法能力提升培训,青年干警的业务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导师帮扶:为成长“护航” “青年法官有学历、有活力、有战斗力,多少缺乏审判实践经验。如何让他们尽快上手办案,如何让我们的审判事业发展步入良性轨道?这是我们要努力解决的问题。”三元法院院长杨少勇说。 近年来,该院始终坚持“人才兴院”战略,突出对青年干警的“传、帮、带”,积极搭建各种锻炼平台,采取了多项得力措施有针对、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青年干警的培养锻炼,着力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格局。出台了《三元法院关于出任法官实行导师制度的实施方法》正式启动“二带一”导师,培养机制,即“二个师傅带一个徒弟”,指定每名青年法官与一名党组领导、一名资深优秀法官结对拜师。由导师跟踪指导青年法官,对庭前准备、办案技巧、裁判文书制作等审判业务进行“传、帮、带”,切实提高他们的审判实务水平。 “青年是法院宝贵的人才资源,尤其是近年来招录的青年法官,虽然社会经验缺乏,群众工作能力有待提升,但你们学习能力很强,法律知识功底深厚,只要加以锻造定能早日成才”。这是该院副院长林生龙在今年五四青年节座谈会上的发言。 “当初面对当事人时,都不知道如何和他们打交道。遇到难缠的当事人,情绪很容易失控。”比起刚进法院时的腼腆和青涩,现在身为刑事审判庭的助理审判员郑成珺多了一份从容和淡定。“多亏了我的‘导师’杨少勇院长和姚伟庭长耐心的教导和帮助。从书记员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审判员,待人接物和心态方面都成熟了很多,‘师傅’们在一线工作几十年,具有十分丰富审判实务经验,这一点是我们无法从书本上学到的。” 近三年来,该院着重从青年法官队伍里重点培养17名青年干警在工作历练中快速成长起来,如立案庭庭长罗嫣是“导师制”的直接受益人之一,现在不少法官成为了一线办案能手,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领军人才。 2014年初,经该院党组决定,并报请区人大批准,4名80后青年法官被提拔到中层正副职岗位。 轮岗交流:造就“复合型”法官 “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早压担子、多压担子、压重担子,帮助青年干警丰富工作阅历,积累工作经验。”这是该院党组的一致共识。 该院党组根据每位青年干警的特长和爱好,为每位年轻干警绘就了一张成长路线图,从立案信访,到审判执行,从宣传调研,到业务管理,贯穿了法院的各个部门,完成了从书本知识到实践操作再到理论升华的有序衔接和螺旋上升式的成长。 多岗位轮岗锻炼,把这批年轻干警打磨成了“复合型”法官。 “刚来法院的时候,要学习的东西也特别多。当时立案庭就我一个年轻人,录数据、制作报表,还要负责部门的调研、宣传工作,虽然累,但是很充实。而当你熟悉了工作和业务的时候,接下来又得面临一个个新的挑战。”在立案庭工作近一年,逐渐成为了该庭业务骨干的时候,因工作需要,现在李琳又被调整到少年庭工作。 年轻干警得益于在审判部门第一线锻炼,大家对审判管理工作上手很快。2014年以来,在导师们的有效监管和调控下,该院司法绩效各项指标均顺利达到年初制定的目标,在全市司法绩效考核中名列前茅。 据统计,这批80、90后干警,全部都在三个以上岗位轮岗过,时间跨度从几个月到一年不等。今年以来,青年法官共计审结各类案件213件,调撤率结案129件,执结案件117件。 该院不仅注重培养青年干警业务素质,还重视青年干警融入法院文化建设,重视唱歌、演讲、主持等文艺素养,也定期进行队伍操练,开展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同时还组建青年干警学雷锋支援服务队,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祭扫英烈、困难帮扶、文明引导、义务种树、爱心献血、环境保护等多项社会公益活动,展现三元法院青年干警良好的素质和风采,真正做到了队内强素质,对外展风采。 青年兴则法院兴,青年强则法院强。今后,三元法院计划利用3—5年时间,持续、深入、系统地开展培养青年干警工作,通过竞争上岗,选拔一批优秀的青年干警走上领导岗位,激发青年干警的创先争优意识,为推进法治三元健身,传承发扬审判事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而不懈努力、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