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品读邹碧华院长的三条短信
作者:王国东    发布时间:2015-06-29 13:11:01


    去年年底,邹碧华院长因病去世的消息,引发了舆论界的集体哀思。邹院长作为地道的法院人,对他的追悼本应更加内部化和行业化,但来自全社会的自发悼念,充分显现了邹院长的人格魅力。一时间,“法官当如邹碧华”成为了社会各界的共鸣。

    通过系统学习邹院长的先进事迹,我得以比较全面地了解他的生平。之前只是初略地知道有这么一位“庭前独角兽”,却一直没有详细地去探寻他的法律精神,也没有静心地去研读他的法学著作。逝者已逝,邹院长带走了眷念与疲惫,留下了情怀与责任,世人再也见不到他实干的身影。或许,从他生前所发的三条短信中,我还可得以一窥他的崇高品质和高尚境界。

    “个人上不上台阶不重要”

    在推进上海法院司法改革进程当中,邹碧华给高院崔亚东院长发过这样一条短信:“我觉得司法改革和信息化是真正能够改变中国法院的两大领域。如果这两年能抓紧干出模样来,也算对得起党,对得起自己的人生。个人上不上台阶不重要。”

    作为全国首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地区的“司改操盘手”, 邹院长始终处于改革的最前沿,同时势必也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与考验。司改“面子上”改的是体制运行,“里子里”触动的却是司法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这副没有任何经验可循的千斤重担,就落在邹碧华及其团队的肩上。面对司改中推行法官员额制将造成法官比例压缩、如何妥善处理好能力水平与资历级别等问题的时候,有同事劝他“少得罪人”,邹院长却回道 “该担当时必须担当”。在其主导下,基于数据化的科学考核在员额制改革中被广泛推广,大量一线法官和青年骨干进入员额。在他的心目中,个人荣誉与职位上的得失,远远不及组织的需要与改革的利益,他用无比的执着与忠诚,写就了理想的信仰和对组织的承诺。

   “再难也要坚持下去”

    在一次同学聚会时,邹院长的高中同学,同时也是其老家奉新县法院的刑庭庭长余毛毛,不经意间流露出当下基层法院法官困惑、无奈甚至沮丧的心理状态。聚会结束后,余毛毛收到了邹院长发来的短信,勉励其“对待工作要不畏难、不畏苦、不畏强,人的一生都有一个需要坚守的价值观,再难也要坚持下去,才能感受和提升职业的荣誉感”。

    从邹院长的生平事迹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对于法官职业以及审判事业的满腔热忱和由衷热爱,更可以领悟到他对于人生价值以及法官素养的持久坚守和执着追求。在邹院长面前,似乎没有什么困难的、解决不了的事情。他的勇气和担当,他的责任感和执行力都令人信服且佩服,他所宣扬的“永不抱怨”的法律情怀,足以让对法律感到疲惫和厌倦的司法从业人员重新燃起奋进的希望。“与其抱怨黑暗,不如点亮自己”,邹院长就是司法征途中的那些“燃灯者”们。他们点亮的一盏盏信仰法治的明灯,照亮了无数人前行的道路。

   “吃亏是福”

    毕业前夕,华东政法的研究生王珊收到了邹院长的祝贺短信。短信中,邹院长对她未来的职业生涯表达了期许和希望,并教导其“吃亏是福”等为人处世的道理。

    邹院长在处理繁杂的法院行政事务之余,总是挤出额外的时间来进行学习研究,不断拓宽学术领域,提升专业素养。在担任华东政法大学等数家高等院校的博士生导师期间,他更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对自己的每一位学生,邹院长都会为他们单独建一份档案,除了在读期间,毕业之后仍然会持续关注自己曾经带过的学生。对他来说,每培养出一位优秀的弟子,都会为其理想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构建输送一位栋梁之才。在共同体之中,只所谓法治环境的越来越好,不存在谁占便宜谁吃亏的纠葛。邹院长的法治信仰如此,做人做事的信条更是如此。邹院长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留下的法律情怀与实干精神,将始终通过后来者去传承接力和发扬创新。

    (作者单位: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李霄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5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