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官,在苦难中仍要前行
作者:张亚慧 发布时间:2015-06-30 10:00:20
“拿卖白菜的钱,担卖白粉的风险”,是现在法官面临的现实困境,作为基层法院的法官,现实更是苦不堪言。基层法院的法官,任务多、担子重、责任大、收入微薄,遇到难缠的当事人,还会遭到人身攻击,工作中还会有来自不同程度的干扰。诸多的委屈和烦恼,再面对法院系统离职高潮,也曾使我们有那种“世界那么大,我也想去看看“的冲动。 可当审理一起离婚案件,能让即将濒临破碎的家破镜重圆;审理一起赡养案件,能使一位孤独的老人重拾家庭的温暖;审理一起邻里纠纷案件,能使兵戈相向的邻居握手言和;审理一起刑事案件,能使坏人绳之于法,能利用国家赋予我们的权利,向社会不停宣传法制教育,传播邪不压正的正能量,特别是当我们能听到当事人一声“谢谢”、一声“你辛苦了”的时候,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仍会有所触动,有小小的满足,往日发生的种种不愉快全抛脑后,取而代之的是自身价值得以体现的快感。 重新审视我们的工作,的确,基层的工作,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大尚,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把我们的梦想击的粉碎,每天面对的都是家长里短、针头线脑,总感觉自己扮演的是居委会老大妈的角色。而正是这些鸡毛蒜皮的纠纷,使得我们为考虑情与法的完美结合而夜不能寐;另外,大量的案件产生在基层,特别是推行立案登记制以来,大量的案件涌入法院,我们的工作量翻倍,可待遇却无任何提升。可悲的是,工资低却还不能说,我的一位同事在回老家与邻居谈及工资待遇时,作为农民工的他们,工资是我们法官的一倍还要多,内心有一些感触,在微博中写下“不敢说我是法官”,结果却遭到骂声一片,他们认为你那是矫情,认为法官收取的“红包”、“灰色收入”是工资的几倍。面对这种委屈,我们只能打碎牙往肚里咽。 不良的执法环境,使得民众对我们的工作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误解,这给我们的工作开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可仔细想想,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谁又容易呢?在医疗工作岗位上,医生们为了手术,可以牺牲休息时间;在教师工作岗位上,为提高自己学生的成绩,老师们呕心沥血;在记者岗位上,为了新闻,不顾人身危险,冲锋到最前沿,为了赶稿子,经常忙到深夜;看似工资待遇不错的农民工,经常起早贪黑,暴晒在炎炎烈日下,甚至他们的住宿食宿条件都难以得到保障等等,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使命,有不同的心酸。 作为法官,是公平正义的维护者,是司法公正的“守护神”,法官制作的裁判文书背后,背负着当事人的殷切期望,也汇聚着捍卫司法公信的重责。我们肩上承载着党的信任,我们的努力,不求人人理解,但终将获得大多数人的尊重。我们虽与其它高收入行业有着遥不可及的距离,但我们收获的尊重却会日益剧增。人活着为了什么?我们可反复拷问自己的内心,是丰厚物质包装下的光彩照人,还是民众期盼眼神下的崇拜。法官这个职业,是有着高度信仰的职业,要求我们有高于民众的高尚情操,有不被物质左右的坚定信念。高尔基有一句名言:“要使周围的一切大放光彩,自己也应该像蜡烛一样燃烧”。 法官的公正无私能给冰冷的法律赋予温度,法官的奔放热情能使当事人感受润物无声般的温暖。基层的法官,在清贫与辛苦中艰难跋涉,但“选择了法官,就选择了寂寞与清贫”,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我们要抵挡得住纸醉金迷般的诱惑,要有“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然心态,要有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的坚定信念。司法改革的春风即将拂面,我们多一份坚持、多一份坚守、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在我们未来的司法道路上,执法环境会日益改善。为了劳苦大众的合法权益能得到保障,为了我们自身价值得以体现,我们的法官在苦难中仍要前行。 (作者单位: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