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院> 法官风采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让撂荒土地长出“金疙瘩”
——记营山县龙伏乡耳岩村的“第一书记”何礼东
作者:张江枢 何俐辉   发布时间:2015-08-06 11:22:11


    受县委组织部的委派,四川省营山县“赤脚法官”何礼东担任四川省营山县龙伏乡耳岩村的“第一书记”。7月22日,是他走马上任的第一天。

    天刚蒙蒙亮,何礼东便只身来到了耳岩村。对于耳岩村,何礼东并不陌生。2000年公招进入法院后,何礼东被分配到老林人民法庭,一晃15年的时间过去了,何礼东从未离开过。在这期间,何礼东的足迹遍及老林片区的每一个“旮旯”。  2011年,升任庭长的何礼东与乡民接触的机会更多了,经常到村送达文书和调解纠纷。在何礼东的印象中,到耳岩村已经好多次了。

    走在耳岩村的田埂上,何礼东与以往的心情大不相同。耳岩村是一个贫困村,近几年,趁着外出打工的热潮,青壮年们撇下土地外出挣钱,耕地被荒芜,曾经麦黄稻香的丰收景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处处野草疯长。看着一块块良田撂荒,何礼东心如刀绞,这可是咱农民的命根子呀!何礼东暗暗下定决心,在未来的三年中,一定要让这一块块的土地重新种上庄稼。

    一路走来,何礼东没有见着几个人,想着以前炊烟缭绕,牛耕人锄的繁忙景象,何礼东真是感慨万千。都知道农村苦,没有天然气,没有自来水,没有高楼大厦宽阔的街道,没有车站码头便利的商店,许多改革成果农村都没有享受到。而如今,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农村真的成为了与世隔绝的“深山老林”。

    几百米的村道,何礼东足足走了半个多小时。村干部知道何礼东要来,早早地等在了村委会办公室。在院坝前,坐着二三十个老乡。眼尖的村支书见着何礼东来了,远远地迎上去,拉着他在主席台就坐。

    何礼东没有客套的话,对着乡亲说道:“今天,我就想听听大家的心里话,都说说,耳岩村当前最需要做的一件事。”

    “耳岩泥路弯又长,取水要翻几道梁,我说,耳岩村第一件事就是要修路和建水渠。”一位老人抢先说道。

    “不对,耳岩村第一件事就是农网改造,你看我们的电费比邻村贵了一倍多。”

    “我觉得,第一件事就是应该给每家每户装一台电脑,信息畅通了,就没人敢说我们是乡巴佬了。”

    听到这里,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下面炸开了锅,七嘴八舌说开了,个个面红耳赤,闹得不可开交。何礼东边听边记,有时侯还耐心地询问。

    会一开就是两个多小时,送走乡亲后,村支书对何礼东说道:“这会开得好,我们村很久没这样热闹了。”

    何礼东说道:“我们可别光看热闹,得做几件真正让老百姓满意的事情,不然就辜负了组织的重托和乡亲的期望。”

    “我觉得呀,第一件事就是要把荒芜的土地种起来,粮食才是我们国强民富的根本。”何礼东继续说道。

    “谁说不是呢,可是你看,我们村老得老,小得小,哪有人种地呀。”何礼东听完村支书的话,陷入了沉思。

    接下来的几天,何礼东老睡不着,心里总想着怎么让耳岩村撂荒的土地长出庄稼。

    何礼东心里清楚,虽然自己贵为“第一书记”,也不可能“命令”那些外出务工者重新扛起锄头,只能把主意打到“留守人口”上。何礼东召集村干部,让他们带头把地种起来,并号召每家每户“多种一亩地”。经过几天的努力和游说,20多亩撂荒土地终于找着主人了。

    何礼东知道,让农民把地种起来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加强基础建设、培育支柱产业,和老百姓一道想办法、添措施,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把生产搞上去,真正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如今,何礼东不光是一名专业法官,也是一名“农学专家”,正在日以继夜地制定一套适合耳岩村的“整村脱贫计划”,决心让撂荒土地长出“金疙瘩”……



责任编辑: 李冬冬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5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