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务院将从五个方面加快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
作者:王芳 发布时间:2015-08-31 10:32:46
8月29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会上,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代表提交相关建议934份,有力地推动了水污染防治各项工作。同时,让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为此,国务院下一步在加快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将努力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谈及具体工作安排,汪洋表示,一是抓源头。全力提升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是为了给人民群众增加福祉,但如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虽然增加了物质财富,却让人民群众连喝上干净的水这种基本的生活需求都无法保证,这种发展方式必须转变,这是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重要的思想和工作前提。下一步我们将把水污染防治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认真抓好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人让水病”的问题。与此同时,在制定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投资计划以及财税、金融、价格政策时,充分体现水环境保护的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的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水污染的防治水平。 二是抓治理,认真解决好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结合执法检查发现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治理行动,切实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要制定实施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的方案,大力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加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防治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要抓好造纸、焦化、氮肥等十大重点行业的专项整治,推动工业园区水污染的集中治理。做好江河湖泊沿岸重金属、有机物等工业污染防治防控。要加快城镇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整治好城市的“黑臭水体”。另外,树立“节水即治污”的理念,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加强水量调度,保证重要河流的生态流量。 三是抓改革,形成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管理体系。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重要文件,近期正在组织编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以推动包括水污染防治在内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两个轮子一起转”。通过改革,努力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的监测评估预警制度,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等要求。要健全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的体系,实现水污染防治空间精细化管理。建立水环境保护的议事协调机制,促进流域区域协作。继续优化整合现有的水环境管理制度,加快制定出台排污许可等配套法规。利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强化激励约束机制,使破坏水环境者难以立足,使保护改善水环境者得到实惠,得到发展。 五是抓落实,健全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治理体系。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把水污染防治工作摆上各级政府的重要位置,切实将各项举措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发挥目标考核的指挥棒作用,研究将水环境质量的有关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的审计,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切实把地方政府对水环境质量的法定责任落到实处。要切实落实排污单位的主体责任,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依法公开排污信息。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公众参与,健全举报制度,加强社会监督。 汪洋说,“水污染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推动水污染防治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深深的知道,水污染防治任务还十分艰巨,不仅需要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还需要科技的突破,以及投入和法律的强大支撑,难度很大,也需要有一个过程。但不管困难有多大,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只要我们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全国水污染治理的目标,并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水污染防治道路。” 来源:
法制网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