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院> 执行工作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新疆104个法院开通“总对总”网络执行查控系统
发布时间:2015-09-16 14:11:15


新闻发布会现场。

    本网讯(甘露)  2015年9月16日上午,新疆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疆法院开通“总对总”全国法院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情况新闻发布会。来自中央、自治区的二十余家新闻单位的媒体记者在新闻发布会现场进行采访报道。

    在发布会上,自治区高级法院新闻发言人于会堂介绍说,2014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建成了与20家商业银行互联互通的“总对总”执行查控信息化平台,通过该平台能够对被执行人在20家商业银行全国所有网点的存款信息进行查询,部分银行能够实现网络冻结、扣划。新疆地域辽阔、人员居住分散,人民法院的个案执行成本高,积极跟进最高人民法院“总对总”系统建设,是新疆执行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因此,高级法院今年全力推进新疆法院“总对总”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建设。2015年7月13日,全区第一批38个法院正式开通,2015年8月19日,全区第二批54个法院正式开通,2015年9月11日,全区第三批12个法院正式开通。目前,全区116个法院已开通了104个法院,占法院总数的91%。

    据悉,“总对总”网络执行查控系统的开通,对新疆法院执行工作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执行工作效率显著提升。据统计,截止2015年9月10日,全区92个法院通过“总对总”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共查询未结执行案件10048件,通过网络冻结案件467件,实际冻结金额达18177.97万元,通过网络扣划案件18件,扣划到位金额285.1万元。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通过“总对总”网络执行查控系统使370件案件得以全部执行,使 1027件案件得以部分执行。在全部执行的案件中,平均用时为18天,最短用时仅为1天,大大缩短了执行周期。通过对各级法院“总对总”网络执行查控系统使用情况的平均数值分析,除个别银行因系统问题反馈时间较慢外,绝大多数银行的平均反馈查询时间均在2小时以内,最快反馈速度为8秒,而这些查询工作以前至少需要一周或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可以说,网络查控为执行工作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实现了质的飞跃。

    二是执行工作成本显著降低。开通“总对总”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后,各级法院通过该系统共查询到被执行人的区内帐户15493个,区外帐户3391个,仅以成功冻结扣划的案件为例,共节约执行人员约638人次,共节约执行费用约416万元,各级法院仅路途就免去30余万公里的奔波,真正实现足不出户查控一键完成。即使有的银行还不能支持网络冻结扣划,但因为已查询到准确的开户信息,执行人员可以精准定向到柜台采取现场冻结扣划措施,而无需费时费力盲目查找,人员、车辆、经费、时间等司法资源都得到极大的节约。

    三是执行工作模式发生改变。传统的执行工作模式,因受到人力、地域、信息、措施的限制,对被执行人财产调查的工作无法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各执行小组各自为战,重复劳动、效率低下,同时也难以避免消极执行、拖延执行等现象。“总对总”网络执行查控系统的开通,使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财产的调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据新闻发布会介绍,为响应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建设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全力推进执行信息化建设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自治区高级法院将着力推进全区法院执行信息化建设:

    一是继续推进“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工作。确保全区所有法院在今年十月底前全部开通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同时是加强对各级法院查控系统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增强查控人员的责任意识,制定规范性制度,严格责任倒查和责任追究,确保网络查控安全、规范、高效。

    二是全力推进执行指挥中心建设。高级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将于2015年年底建设完成,完善“总对总”和“点对点”的网络查控系统、远程执行指挥系统、执行案件辅助管理系统、执行信息公开系统为辅助系统,共同构成新疆法院执行指挥平台,形成以网络查控体系为核心的全国四级法院上下协调、内外联动、规范高效、反应快捷的执行指挥体系,全面提升我区法院执行能力。

    三是加快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建设。2016年,高级法院将在执行指挥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启动全区法院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建设项目,堵塞网络安全风险,确保执行信息安全、信息交换和功能共享无障碍。

    在发布会上,高级法院执行局副局长王新双、执行一庭庭长介雪峰、执行三庭庭长凌国英、信息技术处处长刘琼分别就记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现场答复。



责任编辑: 吕东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5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