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检察机关披露针对财务人员的QQ诈骗手法技巧
作者:阮占江 罗炼 发布时间:2015-09-22 13:31:35
种下木马盗取公司管理层人员 QQ 号和密码,分析出老板的 QQ 号,再以老板头像和昵称注册新的号码,进而模仿“老板”的语气,在“QQ”上发号施令,要求公司财务人员按要求向指定的银行账户上汇去86万余元,事后才被发现“QQ”上的“老板”竟是网络骗子。案发后,湖南浏阳市警方经过1个多月的侦查,在广西宾阳县成功打掉这一犯罪团伙。9月17日,该网络诈骗团伙的四名成员被浏阳市人民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 86万元划入43张卡,分不同地点取走 张某是浏阳一家酒店的财务人员。6月份的一天,她在工作电脑上登录QQ后,突然弹出一位好友加入的申请,她仔细一看,这个QQ的网名、头像和老板的一模一样,申请添加的理由是:老号停用,新号重新加。 张某以为此人就是老板,便通过好友验证,并进行了一番间断交流。第二天一早,张某再次收到“老板”的QQ消息,询问单位账面上还有多少钱,她便如实进行了汇报。“老板”在QQ上接着说,“我刚和副总商量了一下,有一笔业务需要支出一笔86万元的款项,请你立即转过去。”随即,一个银行账号从QQ传来。对于“老板”突然提出的汇款要求,张一开始还有些怀疑,但当她通过QQ向副总得到证实后,便打消了疑虑,将86万款项转入了指定的账户上。 在完成转账操作后,张濮芳便致电老板汇报情况。然而,让张濮芳一惊的是:老板表示根本没有发出“转账”的指令,“我的QQ并没有停用,也没有其他QQ”。此时,张某和那位副总才意识到上当了,一直和他们联系的“老板”原来是骗子,便立即向警方报案。 接到酒店报警后,浏阳市警方立即成立专案小组,并根据钱款去向展开侦查,结果发现,这笔86万余元的款项,最先进入到一个名叫“谢智庆”的账户,但不久又被转移到一个名叫“庞东海”账户。 不过,当民警准备冻结该账户时,却发现该账户已无分文,钱款被按照每笔2万元左右的金额,分划到了43张取款卡内。而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这43张取款卡中的金额,分别在广西宾阳县的古辣镇、露圩镇、甘棠镇及横县的石塘镇、青铜镇、东圩镇等地农村信用社被全部取现。 掌握到这一情况后,民警立即赶赴广西宾阳县展开侦查工作,并很快锁定了一个以“九哥”(在逃)为首的网络诈骗团伙。经调查,该起案件正是“九哥”一手操控,先是在“QQ”上冒充酒店老板,诈骗得手后又指挥团伙成员将账款转移取现。 锁定目标后,在广西警方的配合下成功抓获覃某等四名主要团伙成员。据覃某交代,诈骗得手后,他们按照上线要求,对钱款进行转移,然后按照约定的比例予以分赃。 境外学技术,分析聊天记录实施诈骗 骗子为何能如此精确地找到诈骗目标,而且连说话的口气和内容都如此“逼真”?在网络安全部门专业人士的协助调查下,警方发现这是一种全新的诈骗形式。 民警分析,犯罪嫌疑人种下木马盗取公司管理层人员 QQ 号和密码,分析出老板的 QQ 号,再以老板头像和昵称注册新的号码,进而实施诈骗。 据覃某交代,他们通过境外学习技术,能漫游 QQ 聊天记录,还能知道对方何时上下线。当财务人员下线后,骗子就登录其 QQ, 通过聊天记录了解公司正在洽谈的业务,再找机会模仿老板口气让财务人员汇钱。他们通过这样的手法已经多次实施了诈骗,数额近百万元。 对此,检察官提醒说,这种诈骗案件目前在很多地方已发生多起,作案手法非常专业,目标群体多为财务制度不完善的家族式中小企业或在国外学习的留学生,非常有针对性。 “QQ或微信等社交软件都易发此类案件,所以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遇到转账、汇款这类信息,一定要当面或电话核实,以免上当受骗。”浏阳市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科科长陶剑说。 目前,覃某等四人已被检方批准逮捕,两名在逃人员正在全力追捕之中。 来源:
法制网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