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公安> 公安快讯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全国公安机关警民关系建设培训班深受学员好评
作者:田海军   发布时间:2015-11-16 13:23:55


    从公安宣传干部普遍关心的问题入手,从贴近公安实战的角度出发,力求准确把握警民关系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近日,公安部宣传局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成功举办的全国公安机关警民关系建设培训班,高端讲授、广泛互动、兼容并蓄,深受培训学员的认可和好评。

  公安部宣传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培训班课程设计注重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既展现新时期警民关系建设优秀成果和成功经验,又扣准时代脉搏,突出当前警民关系建设的核心问题,探索展望了“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公安宣传工作的发展前景及努力方向。

 高层次、高质量的交流对话

5天的时间,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分管警民关系建设工作有关负责人、公安网络名人代表等120余人,结合工作中的遇到的疑难困惑,认真聆听讲授、交流工作经验,寻求解决之道。

  “领导干部要学会和适应在无所不在的社会监督下工作,学会和适应在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维权意识下工作,学会和适应在众说纷纭的网络环境下工作。”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讲授《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的媒体素养》时提出的“三个适应”让学员们备受启发。

  此次培训班还邀请了多位公共关系领域的重量级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余明阳教授以“形象品牌的定位与传播”为主题,分享该方面的研究对公安机关公共关系建设的启示。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有关负责人专题讲解互联网信息传播管理的实践与思考。新西兰驻华使馆警务参赞、驻华海外执法团体原主席马浩明(Hamish McCardle)从“新西兰警方社区参与”的角度谈西方国家警察公共关系策略。香港警务处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总督察林泉从“香港警队的形象塑造”方面介绍工作经验和体会。

  学员们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课上踊跃提问、课下深入交流。在与马浩明的互动中,来自山东省东营市公安局的学员郭振林用中英双语向国外同行提问,博得阵阵掌声。同时,香港警队规范执法、精益求精的职业形象赢得学员们的敬佩和认同。

  “来自国外和香港的教官授课氛围活跃、互动性强、感染力强,为思考自身工作提供了国际视野和比较参照。”学员们一致表示,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在培训班上找到了解决方案,获益匪浅。

丰富多元、接地气的头脑风暴

  为使培训内容更实用,此次培训精选了北京、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苏、浙江、福建、河南、广东、宁夏等10个省区市公安机关的15个警民关系建设优秀案例,分设“互联网+公安宣传”、讲好警察故事、公共关系品牌活动和平安共同体打造4个专题,组成案例“工作坊”。

  “指尖护卫大阅兵”微博话题、“群蓝星”活动、“童心警事”萌警团、平安志愿者队伍建设……各地公安机关结合当地实际,摸索实践中积累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让此次培训中的案例“工作坊”精彩纷呈。

  课堂上,案例讲解人与台下学员的头脑风暴、交流互动,热烈有序。案例串讲人、浙江警察学院副院长宫毅深有体会地说:“‘工作坊’的培训形式,以台上互动为牵引,串讲人穿针引线,引发台下积极思考,整堂课台上台下浑然一体,我也是第一次尝试,感觉很好。”

  同时,此次培训班课程呈现了丰富的基础理论和工作实践。“让我们不再狭隘地理解传统概念中的警察公共关系,而是全面、完整地看待警民关系建设的重要性,启发我们用系统的工作营造整体的效果。”山西省公安厅政治部宣传处处长李慧在结业发言中说。

    “互联网+公安宣传”的前沿探秘

  “互联网+”对公安宣传和警民关系建设工作到底意味着什么?

  此次培训班特别邀请阿里巴巴、腾讯和新浪等互联网知名企业代表,与学员面对面互动。学员们通过实地参观新浪总部,进一步了解大数据、新媒体的后台运作方式,直观感受互联网行业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模式。

  民情、策略、公开、溯源、担当、胆量,阿里巴巴集团安全部总监胡冰从六个方面对“互联网+警察公共关系建设”进行了深刻阐述。“矛盾源头的化解是根治负面舆情的关键,这场战斗中,你可能是旗手,也可能是炮灰,不关注日常民意民情,就要等着关注负面舆情。”胡冰的话得到学员们认同。

  公安宣传工作在大步迈向互联网时代的同时,不能忘记警民之间传统面对面的现实沟通。“通过分享警民恳谈、警务共同体建设等心得体会,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只有把传统群众工作经验总结好、发扬好,才能在互联网时代展现警民关系建设真正的繁荣。”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教育训练处处长沈伟红说。

  此次培训不仅为学员们搭建了一个答疑解惑的平台,也构筑了连接公安宣传部门和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沟通桥梁。5天的培训交流,让学员们对“大智移云”的互联网前沿概念有更全面、清晰、直观的认识,促进了公安宣传部门更好地搭乘“互联网+”直通车,增强了沟通社会、构筑平安共同体的工作自信。



来源: 中国警察网
责任编辑: 李霄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5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