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案件> 刑事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塑料“能”炼油 45家单位被骗95万
作者:万里   发布时间:2003-11-04 13:24:12


    废旧塑料能够提炼燃油!在如今这个能源日趋紧张的时代,这无疑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于是在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就有47家厂商为这句谎言付出了代价,被轻易骗走了人民币95万余元。日前,这个诈骗团伙的主犯张峰终于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被上海浦东新区法院以合同诈骗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1年。

    湖北安陆市人张峰已年逾不惑,高中毕业的他在上海经营着一家快餐管理公司,事业也算小有成就。2000年8月,张的同乡明权、占传佳等人化名组建了上海源能科技有限公司,对外宣称该公司研究出了废塑料橡胶制品催化裂解为燃油的技术,并通过中央电视台大肆宣传。相关广告刊播之后,全国各地的咨询、联系电话络绎不绝。为了更容易取信于人,明权等人安排了多人分工合作,各自负责接待、陪同参观、展示炼油过程等。为此,他们又找到了张峰,请他帮忙。虽然明知是骗人的勾当,但是张峰仍然以源能公司副总经理的身份参与联系租借办公、培训场所和试验基地,定制并托运所谓的化塑设备,而且还将自己快餐公司的桑塔纳轿车用来充当源能公司接送“客户”参观、培训的交通工具。从2000年10月21日到12月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47家厂商在参观了源能公司的试验基地并观看了炼油过程后,同源能公司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然而,在他们支付了转让费用并接受了所谓的技术培训后,进行安装生产时,却无论如何都无法提炼出燃油。再要找源能公司算帐时,这伙骗子却早已席卷了骗来的95万余元逃之夭夭了。

    嗣后,经有关部门鉴定,源能公司宣称的废旧塑料炼油技术根本不可能炼出汽油、柴油,其出售的所谓化塑炼油装置也只是一个拙劣的加热塑化机器。而使受害人深信不疑的现场炼油演示过程,实际上是将事先买来的汽油、柴油通过暗室倒入所谓的炼油设备的出油管,从而让受害人误以为是废旧塑料提炼出的燃油。

    这宗合同诈骗案的教训无疑是深刻的,急功近利蒙蔽了受害人的眼睛。再加之目前部分新闻媒体把经济效益看得过重而忽视了对广告信息真实性的把关,从而使其客观上成了这伙骗子的犯罪工具。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