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两农民假装病号狂骗四省百家医院
作者:王一雨 郭元鹏 黄广川 发布时间:2004-04-29 10:23:48
从2003年1月份起开始,江苏省沛县某镇农民王某和丁某纠集了12名建筑工、搬运工等好逸恶劳之徒,以看病后出现医疗事故为由诈骗医院钱财。受骗的范围涉及苏、鲁、豫、皖的100余家医院。4月29日上午,江苏省沛县人民法院审理了此案。 设圈套狂骗医院 2003年1月份的一天,沛县某医院腰腿痛病专科来了两位农民模样的人,一人自称姓王,一人自称姓丁。姓丁者说是陪亲戚王某来就医的。看着患者王某因腰痛而产生的痛苦表情,值班医生赶快为其实施了扎针手术,术后患者回家修养。没过几天,丁某用平板车拉着王某再次来到这家医院,哭闹着说:“你们是啥医生,俺亲戚这小病越看越大,现在都瘫痪了,生活都不能自理!”说着,丁某向周围的其他患者说:“这家医院千万别再来了!”医院方为了息事宁人,大事化小,当天付款9000元作为赔偿费。 这是王某和丁某合演的一出“双簧”,也是他们经过精心策划后实施的第一起诈骗案,数着轻易得来的一把钞票,两人晚上在家一边喝酒一边计划着下一步的发财计划。 王某和丁某原来在家种地,可微薄的收入怎能满足他们花钱取乐的欲望。2003年初,两人受新闻媒体上报道的医疗事故赔偿案件的启发,决定装病就医,就医后以出现医疗事故为由骗钱。因为怕诈骗正规大医院,需要做医疗鉴定露了陷,他们二人将目标锁定在小医院、小门诊。 四方奔走寻同伙 首次诈骗成功,王某、丁某鼓足了发财的信心。听说搞企业要做大做强,二人决心也做大自己的“事业”。 他们一边作案,一边四方奔走网络游手好闲的一些农民。2003年3月,王、丁二人找到建筑工张某说:“你辛辛苦苦一天,又搬砖又提泥的,不就赚个10多块钱吗?连瓶酒钱都不够,走,今天哥哥请你下饭店!”3人来到一家路边野店,又喝又唱,还叫了小姐。张某一边吃一边羡慕地说:“二位大哥原来也不富裕,整天在家闲着,收入还不如我多,今个咋就突然发了呢?”王、丁二人见时机成熟,便将自己的发财之道说了出来,并力邀张某参加。 禁不住诱惑的张某终于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张某的加入使这一诈骗活动如虎添翼。当年4月份,几人在沛县一家医院的遗尿专科就诊,就诊后在皮肤上抹上自制药物致使皮肤起了许多大浓泡,一次就骗取钱款14000元。 用游说的办法,王某和丁某先后拉拢了10余名建筑工、搬运工和社会上的小混混,他们自由组合,四处作案,集体分赃,俨然成了组织健全的小公司。几个月的时间便将沛县境内的几家乡镇医院和街头的门诊部骗了够。 骗完了身边的医院,这12人开始把眼光盯向苏、鲁、豫、皖的其他医院。 五湖四海忙行骗 2003年9月份,这一行12人背起行囊来到山东日照市开展“工作”,他们租了一家旅馆,晚上一起喝酒、打牌、泡小姐,白天自由组合到该市街头小诊所行骗。在该市回春堂诊所,一次就骗了5000元钱。此次,他们在山东忙活了半个多月,骗取钱款2万余元,以及价值不等的物品和饮品。 此后,他们辗转来到安徽宿州作案,又成功骗取了一定的钱物。这个诈骗团伙到了无物不要的地步,在该市萧县青龙镇一个体诊所就医时,偷偷拿出准备好的自制药水抹在受臂上称皮肤过敏,可这家小诊所却没有什么钱物。无奈,这“活”总不能白干吧!临走时,几人拿走了人家两袋子奶粉。 常走河边终湿鞋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岂能不湿鞋。去年底,这几名骗子终于露出了尾巴,2003年10月份,他们在一家医院诈骗时事情败露,王、丁等4人被抓获,其他人仓皇逃窜。 今天上午,沛县法院公开审理了此案,几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法院审理后认为,几名被告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他人钱财,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鉴于认罪态度较好,积极退赃,可酌情轻处,最终判处王某、丁某等人一至三年不等有期徒刑,分别处以一千至七千元不等罚金。 审判时,几名犯罪份子说:“其实我们的手段并不高明,只要细心观察,或做个理疗鉴定就会露馅,我们在沛县、山东、安徽曾10多次因为医生的细心而失手,可还是粗心者多。”几名文化水平不高,甚至还有文盲的农民,竟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骗了100余家医院和文化水平、社会阅历很深的众多医生。这事说来可笑,可留给我们的教训和思考却是深刻的。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
|
|
|